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朱德等人慷慨发言。最终,求是派打败了教条派,毛泽东重新走到政治舞台中央,彻底结束了左倾思想在中央的统治,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会场的角落里,坐着一位安安静静记录的年轻人,他就是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遵义会议现场

遵义会议不仅改变了毛泽东的命运,也改变了邓小平的命运。因为邓小平在遵义会议之前,顶着“右倾错误”的帽子,是戴罪之身。

遵义会议前一个月,毛泽东借助日渐恢复在党内军内的影响力,促使党中央把邓小平调来担任秘书长。这也是他在遵义会议前,对人事工作施加的唯一影响。这个唯一,可以看出他对邓小平特别器重。

遵义会议,也是邓小平在众人面前亮相的重要时刻。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是能够进入最高决策会议负责记录,亲身见证了伟大的历史时刻,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象征。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也就摘掉了邓小平的右倾错误帽子。

遵义会议是起点,毛泽东在走向历史舞台中央的同时,也安排邓小平走向历史前台。可以说,遵义会议不仅确立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还隐约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

毛泽东为何如此重点关注邓小平?

一、邓小平的磨难

邓小平自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初到苏联留学。年底从莫斯科返回国内后,在冯玉祥的部队开展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赶到武汉,从事秘书工作。为适应保密工作需要,由邓希贤改名为邓小平。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邓小平在法国

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涯中,邓小平参加了八七会议,随中央迁到上海。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长,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展白区革命斗争。1929年7、8月间,被派往广西领导百色起义。1931年8月,进入苏区担任瑞金县委书记。1932年5月,调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春,担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逐渐被“左倾”教条主义挤出了高层。1933年2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中央苏区后,左倾冒险主义代表者不仅反对毛泽东,还对其他抵制“左倾”政策的同志大加排挤和打击。

1933年3月,斗争矛头指向江西。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直接点名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说他们是:“江西罗明路线的领袖”,发动对此四人的批判和斗争。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红军时期的邓小平

四人及亲属、同事被撤职、审查及批斗。邓小平被撤销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调到乐安县的南村当巡视员,随后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再被下放到宣传部当干事,负责机关报《红星报》编辑。邓小平是四人之中,唯一的幸存者。

对于邓小平来说,撤职、劳动,并不可怕。真正让他精神上受折磨的,是妻子阿金的离开。阿金,即金维映,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阿金是一个女能人。她1926年入党,曾任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是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到苏区后担任于都县委书记、胜利县委书记,以扩红、征粮的“突击模范”而闻名遐迩。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金维映

为了使妻子不受牵连,在瑞金总政驻地一间阴暗潮湿的“拘留室”里,邓小平咬咬牙,在离婚报告上签了名。长征结束后,阿金被送去苏联治病。苏德战争爆发后,不幸殁于莫斯科郊外的战乱之中。

邓小平为何要抵制“左倾”错误思想?跟着走不香吗?

二、邓小平的感悟

邓小平的一生,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不切实际。他在晚年还深刻总结:“右,可以葬送我们的事业,左也可以葬送我们的事业”。他甚至提出,反对错误路线主要是反“左”。这种刚直的性格,决定他不会委曲求全,趋炎附势。

第一个感悟来自红七军的损失。

1929年夏,邓小平受党中央委派,赶赴广西组织发动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亲手拉起了红七军和红八军两支军事武装队伍。队伍极盛时期,队伍发展到八千余人。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领导百色起义

然而,由于左倾思想主导中央,先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两支队伍被强迫攻打敌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遭受惨重损失。后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功勋卓著的总指挥李明瑞,居然被诬陷为“改组派首要”而枪杀。一大批领导人含冤而死。总政委邓小平也受到严厉批评。红七军的重大损失,让邓小平对“左倾”错误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感悟来自苏区的实践。

邓小平在赣南主政地方的时间不长,但是成绩斐然,特别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革命斗争,不向错误思想低头的做法,让他赢得了群众的良好评价,也背负了沉重的政治抱负。

在此之前,邓小平与毛泽东并无工作交集,也无私人感情。然而,相同的做法,相似的命运,让邓小平赢得了毛泽东的认可。

三、邓小平的命运

长征出发时,邓小平是《红星报》主编,主要工作人员只有2人。邓小平带领另一个同志,兢兢业业干工作,每五天出一期报纸,亲自撰写了大量评论和新闻。一直到遵义召开前夕,调任中央秘书长。

根据老红军刘道生回忆,两河口会议后,邓小平由秘书长岗位调到一军团政治部担任宣传部长。看上去,似乎又一次被贬官。实则不然。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邓小平在抗战中作报告

这次调动与地位无关,是纯粹的工作岗位需要。邓小平自己回忆时说:“那时候天天行军,没有事情干。”王稼祥回忆说:“现在中央的工作不重,就把小平同志送到前方去了。”刘英回忆说:“那时候机关小,凡是精干的同志都送到前方去,充实战斗队伍。”

其实,红一军团是毛泽东最器重的部队,涌现了三名共和国元帅。能够去红一军团担任领导,都是重点培养对象。

1936年5月,邓小平接任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其后,两次接受中央直接派遣,到部队做调查研究和考察干部。由此可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对邓小平十分信任。

1943年11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反邓毛谢古,是指鸡骂狗,毛谢古死了三个人,希望邓要为党争气。”

当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风暴”到来时,毛泽东怀念旧情,区别对待。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毛泽东听取邓小平报告

1972年,毛泽东在得到邓小平对林彪事件看法的来信后作批示:“他(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

这个批示发布后,邓小平重新启用。毛泽东一直记得邓小平,记了整整四十年。

四、邓小平的崛起

邓小平在一军团的平台上获得了迅速锻炼和发展。1937年1月,邓小平接替朱瑞担任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进入常委群体。6月底,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抗战爆发后,红军改为八路军,邓小平担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129师政委,与刘伯承搭档13年,开始了直接带兵打仗的光辉岁月。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邓小平与刘伯承

刘邓大军是既讲政治又能打仗的典型,打了很多大仗和巧仗。最重要的是1947年,中原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响了解放战场战略反攻的第一枪。尽管损失巨大,但是充分调动了敌军重兵回援,粉碎了重点进攻,为战略决战赢得了先机,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胜利。

淮海战役,邓小平担任总前委书记,指挥华野和中野两支部队,消灭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强一支军事力量。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淮海战役总前委

打黄维是最艰苦的时候。中野缺乏重型武器,而对方实力超强,部队有顾虑。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消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是可以取得全国的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

邓小平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领导艺术屡屡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认可。毛泽东有一句经典评语:“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1952年,邓小平调到中央,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长、交通部长、中央组织部部长。1954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

1956年的八大上,邓小平进入最高领导集体,负责中央书记处日常工作,成为毛主席的重要助手。与此同时,他作为国务院排名第一的副总理,成为周总理的左膀右臂。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周恩来与邓小平

1974年,毛泽东在筹备四届人大和酝酿国务院领导人选时评价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60年代初,邓小平与刘少奇被毛泽东内定为共同担负一线领导工作的接班人。

1977年,邓小平再度复出,担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遵义会议改变命运的,除了毛泽东,还有一位伟人

总设计师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遵义会议   淮海战役   总政治部   百色   党中央   周恩来   教条主义   苏区   伟人   红军   美文   秘书长   军团   部队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