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躺平的反义词?

上周,咱们国内对“躺平”这个话题讨论得很激烈。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欧美国家的人也出现了类似于一种“躺平”的状态,叫“languishing”。这个词中文翻译过来有疲软、停滞的意思。这种状态的典型表现是,对什么都不兴奋,对未来既不感到绝望,但也不感到期待;没有特别强烈的无力感,但是到了早上起床的时候也没啥动力,总想多躺一会,先玩两局无聊的小游戏。越来越喜欢独处,对凡事都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活仿佛停滞了,但是你也不在乎它的停滞。

国外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疫情。你也知道,在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很多紧张、恐惧、悲伤、痛苦的情绪。国外疫情拖得特别长,现在虽然生活逐步复苏,但人的情绪其实已经耗竭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恢复的。这样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出现了任何心理疾病,但肯定也不是最理想的。咱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亚健康状态。

《纽约时报》就这个话题发了一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篇讨论的是,既然疲软不是理想状态,那么一个人理想的状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你可能会想到一堆形容词,比如“快乐的”“充满动力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奋斗拼搏的”“热血激情的”。但这些都不是《纽约时报》的回答。他们的回答借用了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叫做:蓬勃生长,Flourishing,这个词我看也有人给它翻译成兴旺、繁盛,甚至心花怒放。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有一位叫泰勒•范德维尔(Tyler VanderWeele)的教授,这位教授在哈佛牵头成立了一个“哈佛人类蓬勃生长项目”。他曾经撰写过一篇论文,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才是“蓬勃生长”的状态,哪些生活要素会决定人们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最开始我看到这位教授的论文,觉得很纳闷,因为他是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流行病学专家。这听起来和积极心理学一点都不搭边。


但是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学术经历,发现他简直是一位跨界大牛。这位教授本科在牛津大学拿了数学、哲学和神学学位。研究生在沃顿商学院拿了金融和应用经济学学位。博士研究是在哈佛做的,领域是生物统计学。他后来做的学术研究覆盖范围也特别宽,横跨精神病学、生物医药、社会科学、宗教和健康等等。


基于这样独特的学术背景,这位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他认为过去的学术研究,对于一个人活得好不好这件事的衡量标准太狭隘了。


举个例子来说,你肯定也知道,心理学有很多量表,从各种角度评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比如焦虑量表、抑郁症量表、躁郁量表;当然,还有一些针对非精神疾病的心理健康量表,比如自我接纳的水平、自主性,对环境的掌控感、意义感等等。


但是范德维尔却认为,这些衡量标准,还不足以呈现出影响一个人生活状态和质量的全部因素。


比如说,我们之前说他研究过哲学,他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品格和美德就非常重要。哲学当中有一派传统观点认为,人的一切品格都来自于四大底层的品德支柱,分别是1.正义感,2.勇气/坚毅,3.审慎或者说现实智慧,4.节制。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一致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


那你看,心理学的量表,也许能评估一个人的坚毅、节制,但不评估一个人的正义感和生活智慧。当然,这两个概念都非常模糊,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但我想,咱们每个人都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缺乏正义感、缺乏智慧,那他的生活状态肯定称不上理想。


那好,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不能靠衡量心理健康来评估。


那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咱们看“生活满意度”行不行?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特别高,那肯定意味着他过得很不错吧?


还真不一定。就拿这些天特别热门的“躺平”来说吧。躺平这个词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旁观者会觉得,从根子上来讲,躺平对个人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但有些选择躺平的年轻人却觉得,躺平很好,无欲无求很好,这样的状态下,我自己对生活非常满意。这个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可以很高,但他不一定在“蓬勃生长”。


所以,蓬勃生长,到底是个啥状态呢?这么一个模糊的概念,怎么能细化和量化呢?


范德维尔提出了5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


1. 快乐感和满意度。


2. 健康,包含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3. 人生意义和目标——比如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平时在做的事情有价值,你有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4. 性格和品德——比如你是否愿意延迟满足?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还有多大意愿去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而作出选择。


5. 亲密关系——比如你是否对自己的友谊满意?你和伴侣的关系是否能给你满足感?


为什么挑选这5个维度呢?VanderWeele在论文里阐述说,这几个维度有两个共性,一个共性是他们都是“普适”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想要拥有这些东西。另一个共性是,把任何一个维度单独拎出来,它也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值得追求的目标。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经济条件不包含在这里面呢?这是因为范德维尔认为,经济条件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


每个维度,你都可以自己用一个0-10分的标准自我评估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哈佛   反义词   维度   正义感   共性   疫情   这个词   蓬勃   美文   心理健康   心理学   量表   生长   哲学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