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曾有一个段子:一位婆婆私下夸自己儿媳,被“好事者”传话给媳妇。媳妇自然是听在耳里,喜在心中。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要不是贤淑的母亲生养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怎么会遇到我这样好的儿媳妇呢!

显然,这个媳妇一定是个高情商的女人。

如今,“会聊天”,已经成为社会交往中高情商的表现。会聊天,尤其是恰到好处的点赞,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以说,会聊天,也是生产力。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实际上,在古诗词里面,也不乏“会聊天”的高人。李商隐,不仅是个撩妹高手,更是一个聊天能手。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意思是:冬郎十岁时在送别宴席上 ,一挥而就。当时烛火将尽,大家听了冬郎的诗都动了离别之情。那个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丹山路,梧桐花开万里,上面栖息着雏凤发出清脆圆润的鸣叫声音,这声音可比老凤凰苍劲的叫声悦耳动听呀!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这首《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是李商隐答谢连襟和外甥的作品。

韩冬郎,即唐朝著名诗人韩偓的乳名;畏之,韩瞻,即韩偓的爸爸,也是李商隐的连襟和故交。

唐851年秋末,李商隐离开京城长安去四川梓州工作。在饯别的晚宴上,时年十岁的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之后,856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读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下了读后感。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首联,“十岁裁诗走马成”。十岁,即公元851年,那年韩偓刚满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就是才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出口成章。意思是:韩偓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很会作诗了,诗思之敏捷,在走马之间就能成诗篇。显然,开门见山就夸赞了韩偓的诗作禀赋。

颔联,“冷灰残烛动离情”。写当时离别宴席上的情景:在宴席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座的宾朋依依惜别。在这样的黯淡氛围中,十岁的小孩子韩偓触发了诗兴,写成了送别姨夫李商隐的诗篇,来烘托气氛。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颈联,“桐花万里丹山路”。桐,梧桐树。传说,神鸟凤凰,很有灵性,非梧桐树不栖息;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诗人想象,梧桐树沿着丹山路,花开万里。桐花万里丹山路,用了夸张的手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梧桐树上栖凤凰”的赞美,二是“鹏程万里”的祝愿。

尾联,“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是指少年才俊韩偓;老凤,当然是韩偓的老爸;清,清脆,响亮。意思很明白,看来十岁孩子韩偓的诗文才华,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头,比他老爸还要牛叉呀!看到这里,我们不仅想到“吃人家嘴软”,更看到了李商隐的睿智。仅此一句,既赞美了韩偓,又恭维了韩偓老爸,真可谓一举两得呀。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不是有人说,要想让爸爸高兴,就不失时机的赞美儿子;要让妈妈惬意,最好的办法是表扬女儿。看来,李商隐也深谙此道。

不过,韩偓的才华真不是夸出来的,那也真是有料。“一代诗宗”的名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唐诗“江湖派”扛鼎之人,也是实至名归。

雏凤清于老凤声——为爷儿俩打call,就这么清新!

反映战乱离苦的“水自潺湲日自斜,屋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只见花”,以及自己幽居生活的“中华地向城边尽,南国雨从海上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名作。

当然,“雏凤清于老凤声”,一直以来被引申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用来鼓励年轻人成长进步,也算是风味别致,恰如其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千村万落   爷儿俩   连襟   离情   长安   花开   梧桐树   凤凰   诗篇   宴席   美文   清脆   梧桐   山路   媳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