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多希望这是条假新闻: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看到这则新闻的那一刻,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备受敬爱、让千千万万中国人吃饱饭的袁老,竟然会离开得这么突然。

实在让人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不能接受。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
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这是袁老曾经描述过的梦想。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所谓梦想,空想容、变现难,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
而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终生都在不辞劳苦地奋斗。
从未真正退休过一天,90岁高龄的他还在亲自下田、指导工作。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大家最先知道袁隆平的名字,大概是因为教科书中的这张插图。

插图中,朴实无华的袁老正蹲在绿油油的稻田中,仔细检查水稻的生长情况。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出生的袁老,从小就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局和兵荒马乱的年代中。

那时候的人民,别说吃顿饱饭了,想要活命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目睹了中国当时民不聊生、穷困潦倒的状况后,他在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要让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

「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中国饱受日寇的欺凌,我深深感到中国应该强大起来;

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也要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这是最大的心愿。」

因此,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而那里也成为了他杂交水稻研究的起点。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进入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许多地方闹起了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看到人民再度陷入饥寒交迫、生存艰难的处境,更坚定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

当时,研究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的研究人员都没有头绪,自然没有人看好他。

但他全然不在意外界看扁的声音,撂下一句「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后,便埋头在试验田中。

当时他每天的状态,可以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不歇肩」来形容。

在整个过程中,他遭受了外界诸多的质疑,面临过无数的艰难险阻,还曾被恶人毁掉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

但这些,都不曾让他产生过丁点放弃的想法。

不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大雨倾盆,他研究的脚步就没有停歇过,心中的念想燃烧得更为炽热。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1960年7月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到1964年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再到1965年又找到了6株不育株……

最终在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并于第二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那一刻,广大中国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终于不必再为吃不饱饭而担忧了。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杂交水稻于全国开始推行后,袁隆平的研发之路还在继续。

他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让大家吃饱那样简单,而是还要吃好。

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愿望,他要比以前付出更大的心血和努力。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复一日的工作,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不仅眼睛动过手术、肺部也受到过感染。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身体力行地到第一线研究。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杂交水稻的技术日益成熟,并大规模种植后,袁隆平先是开始研究海水稻,后来还在沙漠上种水稻。

这些光是想想就不现实的事情,他也要去尝试、研究一番。

神奇的是,他竟然都成功了。

最近几年,时不时就会传出袁隆平团队获得重大传播的喜讯。

就在前几天,袁隆平团队提供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又在试验示范片实现了平均亩产926.5公斤的佳绩。

这个早就该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居然还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完成壮举。

也许有人对杂交水稻的意义没有什么概念,只需要知道袁隆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近25%的人口;

也许有人想不通袁隆平为什么会为杂交水稻奋斗终生,只需要知道他每年为世界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吃饭问题,挽救了几亿人的生命。

如今的年轻人啊,生活条件好、物质资源足,对「吃不饱饭」四个字没有什么概念。

我仍然记得,在看到那张「就是让你们吃太饱了」的表情包的时候,袁隆平的第一反应是:

「你们不知道,饥荒时代,没饭吃很难受啊。」

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再到让全世界更多人吃上饭,袁隆平耕耘几十载,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只有你真的明白,才会读懂在被问到担不担心饥荒再次出现的时候,袁老说的那句:不可能,不可能了。
那是他真正的自豪。

袁隆平用他的一生,真正诠释了:「一粒小小的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的存在,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荣幸!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家庭幸福,硕果累累,直到生命的前一刻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袁隆平的一生,无意是幸福且幸运的。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幸,大概就是,我们对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不知出于怎样的目的,网络上对于袁隆平的恶意,从来就没有少过。

我们也记不清袁老有多少次,遭受到莫须有的质疑、谩骂和诋毁。

在某次湖南车展上,有人拍到袁隆平到现场参观的照片。
毕生在稻田中忙碌袁老,从来没有接触过豪车这种新鲜玩意,于是便伸出手摸了一把。

结果这一出于好奇的行为,竟然被说成是生活奢靡......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要知道,袁老一辈子都在骑自行车,只是在前几年因工作方便,才换了一辆十几万的代步车而已。

也有人曾晒出袁隆平的豪宅照片。

从照片上来看,是一片很高端的别墅区,喷泉、花园、树木应有尽有。

于是乎,他就背负上了私生活作风腐败的骂名。

事实真的如此吗?全然不是!


这栋别墅是国家奖励给袁老的,并且他也没有真的在居住,而是将别墅改成科研室,带领团队在这里研究海水稻。

就连今天去世的新闻,也被无良媒体当作抢KPI、争流量的利器。

多么讽刺。
然而,不管面对怎样的争议,袁老从来没有证明过什么,也没有辩解过什么。

一来事实胜于雄辩,二来他每日忙于工作、研究,又哪有多余的时间放在无用之事上?

这一辈子,他想守护的,只有自己的初心。

有人问他,「您现在90岁,觉得自己最在意什么?」

他回答:
「杂交水稻。」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择一事,终一生。


「我老了,但还有梦想等着我实现。我在与时间赛跑。」

每一个人都该记得他的梦——致敬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确实做到了。

正如网友 @谷鸟衔枝来 所说的那样: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袁隆平的离开,是我们的遗憾,也是世界的悲哀。

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就不会有真正的死亡。

星辰依旧悬在天际,依旧陪伴人间。

袁隆平的一生,是理想照耀的一生,但他即便离开了,也仍然会照耀我们前行。

「从泥土里来,到白云中去」。

谢谢您,袁老,您的付出和贡献,我们将毕生铭记在心。


国士无双,永垂不朽,一路走好!



来源/ins生活

ID/inszin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水稻   穗子   农校   日月星辰   饥荒   高粱   稻田   毕生   美文   中国   别墅   团队   中国人   梦想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