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车从中苏携手到独立经营

1945年9月,苏联红军进驻满铁大连沙河口铁道工场,实行军事管制,工厂由苏联铁路专家负责管理工厂,在苏联军事机关领导下开展工作,工厂易名为中长铁路大连铁路工厂。

首任厂负责人及重要部门几乎都由苏方担任,其中首任工厂长由刀罗津斯克运转中校担任,副工厂长由拉甫沙克夫技术少校担任。而当时的重要的技术和主要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都苏联人,经理科科长是奥翟楼奇尤库技术大尉,生产计划科长布支、耶利要夫,修机职厂副厂长奇斯多塞鲁多夫,铆工职厂职厂长别钦洛夫,技术科长克莱曼技术少校,副科长马来布诺夫,机器职厂职厂长塞利雅比恩技术中尉,检查科科长费莱曼,机械科科长别特洛夫,锅炉职厂副厂长克斯多洛夫技术大尉,还有住宅科、对车职厂、科学研究所等重要的技术部门,都由苏方担任主要负责人。


开往莫斯科的专列

开国领袖毛泽东坚信,用不了多久,属于中国的东西一定会回到中国人的手里……

1949年12月6日晚九点整,编号为9001/02的“主席专列”从北京火车站启动,毛泽东乘坐这趟专列前往莫斯科。列车经过五十多个小时的运行,安全行驶了2300多公里,于12月9日凌晨一点半抵达国门满洲里。毛泽东在满洲里没有过多停留,就换乘苏联的宽轨列车,再次踏上远赴莫斯科的行程。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乘坐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在站台上受到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此次远征,正逢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

首次出访苏联,为了参加斯大林七十诞辰庆祝活动,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宜。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可谓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此时专程出访苏联,不仅仅是为斯大林祝寿,更重要的是毛泽东还要了却一个心愿。做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他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结没有解开,就是还没有真正回归祖国的中长铁路和旅顺口等。要知道,无论是中长铁路还是旅顺口都是新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毛泽东看来,旅顺口不回归,就仿佛一个家不完整,中长铁路不回归,就好比没有归家的孩子游离在外,毛泽东的心里一天也放不下,此次赴苏,毛泽东要了却这个心愿,让家园完整,让游子回归。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毛泽东与斯大林出席了签字仪式。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旅顺口中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苏军撤退及移交上述设备前的时期,中苏两国政府派出同等数目的军事代表组织中苏联合的军事委员会,双方按期轮流担任主席,管理旅顺口地区的军事事宜”。“现时大连所有的财产凡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者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双方出现了友好共事的新局面。

2月17日,在外奔波两个多月的毛泽东,乘上专列,离开莫斯科回国。

我曾经在一部描写中长铁路的专题片中,看到了当年中苏两国莫斯科签字时的老照片,从那些历史老照片中,我特别认真地看了当年参加签字仪式的毛泽东的照片,签字现场,毛泽东的表情凝重,又有几分释然,他的眼眶里分明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但又似乎在压抑着自己激动的情绪。签字现场,毛泽东一定心潮澎湃,激动无比,要知道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国家的统一在毛泽东心中的份量是何等的重要,旅顺口不回归,就仿佛一个家的不完整,让他无法释怀。那一刻,毛泽东的内心一定是波涛汹涌,波澜壮阔。而同在现场的苏联军方的领导人,他们的脸上的表情也格外的凝重。据说参加签字的一位苏联将军曾经嚎啕大哭,悲痛不已。对于这位苏联将军,或许是他在痛失了宝贵的东西——意味着苏联在战后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将于1952年不复存在,那份得而复失的痛心,像是破灭了王朝旧梦。而对于新中国,更是失而复得的沉重和欣慰。

毛泽东的远东之行,为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开启了大门。

1950年5月1日起,根据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大连铁路工厂开始了中苏合营共管。工厂科室分厂(车间)主要领导由中苏双方轮渡担任,担任重要职务的苏联专家有西特罗夫任厂长,阿里西果夫和安德列耶夫任总工程师,巴格拉少夫,总冶金师雷巴果夫,总会计师阿杰耶夫,总机械师斯达洛夫、扎依柴夫,总动力师黑鲁僚夫设计师甫拉才恩克,总工艺师载柴夫等。生产计划科和技术科、车辆厂、修械等技术部门仍由苏方人员担任。直到1951年,厂长才由西特罗夫和董良玉共同担任。

中苏共管期间,苏联专家帮助工厂技术革新。安德列耶夫、保格莫洛夫在制造铁路平车修理机车车辆和其它生产中施行短弧电焊;巴格拉少夫、格道果利耶在制订制造了钢壳铜衬轴瓦的办法;雷巴果夫、格鲁申切夫帮助把铸钢分厂的碱性电气熔化炉改为酸性熔化炉;阿列夫耶夫帮助制动机分厂施行按指示图表进行生产;安德列耶夫、载依柴夫、阿列夫耶夫、保达夫采娃等帮助改组台车分厂和施行台车修理新造流水作业法等,期间,苏联专家还为工厂各分厂各科室领导干部讲授有关生产技术及经济方面的课程。

苏联专家做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工作,无法一一表述, 就如一个机车,就像是一个机械机器的综合体,像一个人的身体,你不能说哪个地方重要哪个地方不重要,哪个发明了得,哪个发明无关紧要,机车上每一个细小的部位看似无关,却关乎生命,正是这此专家对每一个技术的应用、对技术的改进,推广,使用,一个个零件的革新,才提高了整个机车大机器的运转和奔跑能力。苏联专家的技术推进工作,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951年1月,苏方将在大连代管或者租用的25个工厂以及两个发电厂和水电站、大连港以及百货公司、影剧院等财产,全部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但此次大连铁道工厂和大连铁路局、造船厂并没有移交。

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再次访问苏联,9月16日双方发表了公报,公布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报》和《关于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期限的换文》。《换文》指出:为了保障远东和世界和平,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导撤退的期限予以延长。同年12月31日,中苏两国政府发表关于苏联政府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告,并在哈尔滨举行了公告签署仪式,大连铁道工厂和大连铁路局同时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长铁路的中苏共管当日结束,至此,大连铁道工厂也正式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铁道工厂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中苏合营共管的两年零八个月期间,正处于国家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工厂在生产技术管理、基本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独立经营打下了基础。中苏共管时的技术推进,为工厂由中国独立经营打下了基础。

结束中苏共管,大连铁道工厂才真正成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关注今日头条,与我一起回望中国机车百年发展史

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

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洛夫   斯大林   旅顺   莫斯科   中苏   苏联   共管   长春   专列   大连   美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车   中国   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