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断舍离和不舒服

【日更第799天】

不同的角度

能看见不同的事物

关键是

保持开放性

始终独立思考


读书 | 断舍离和不舒服

读《成事》这两篇时,我发现很有意思的对比度,拿来皮一皮。当然原文的意思并不是我所想表达的这些,稍后会提到。


在断舍离中修行的状态,在我的经验看来,它会逐渐打造一个让自己舒适的环境,包括精神状态,物质环境,人际社交,都会慢慢地到达一种“惬意”的状态,是一种知其有限而珍惜所有,与自己的欲望对话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断和自己对话,审视自身,学着放下,以及包容,接纳,它让人不至于膨胀到忘乎所以,而这个状态,又让人能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而“不舒服”,冯叔的意思指,与其上身心灵的课程,不如在现实中修行,珍惜每一个不舒服和难受——不舒服,难受时,跳出自我,把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当作他人,以第三方的角度去审视,去观察这个自我怎么了?


断舍离——打造自己的舒适区。

不舒服——让自己得到修行。


我在某一瞬间觉得这两个放在一起,特有意思,也是人应常保持的状态,一味打造自己的舒适区,太舒服了不行,久而久之,人生狂妄之心,以为无所不能,事事要顺从自己的心意,洋洋得意。


而不舒服,才能让自己不断得到磨砺,“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就生活中而言,不顺心的小矛盾也常常会有,失控混乱,这些是提醒自己谨慎谨慎,不要得意忘形——失控的事情,不是情绪。


它们应常常并行于心。


讲完自己的歪理,回归正文。


冯叔的断舍离,更在精神层面,在做选择这件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应“不流于俗”。


看书看得很慢,却也很享受,冯叔是一位很敢说,又善自嘲的智者。


他看人,学曾公“人才高下,视其志趣,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看一个人是否人才,不看智商情商,不看当下流行的标准,而在于他的志向,看其是否追随过往的圣人,哲人,追随那些高尚的,美好的,更有意义的轨迹。


志趣益高,不流于俗,这是一个向上的通道,哪怕这个人不善八面玲珑,甚至既拙且钝,也不妨碍TA有高雅的意趣,拥有向上的理想,人也“日渐上流”。


不要向世俗的标准低头,特立独行一些,哪怕身边的人都不赞同。


我想起一位女神姐姐,她今年退休了,退休后,买了大奔,举办读书会,带很多人每天读书,重新上学,还学英语,还用英文写作,看她最近的合照,在一众20+30+的女生中,那些女生都成了背景色。


我真是太喜欢她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牵绊,当你变得越来越好时,所有人都不会再说奇怪的话,而只剩下敬佩!


提到“身心灵”,冯叔一如既往地犀利,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跟风,被各种课程所洗脑,更戒慎之处,是在于日常中,现实中修行。


每日静思,冥想:去尝试觉察“我”,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难受?


舒适并非理所当然:不把舒服当作天经地义,也不要把难受当作马上要丢掉的负担。珍惜这些不舒服,难受,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要认为快乐幸福是一种必然,而不幸是洪水猛兽。


审视自我:回溯自己的过往,原生家庭,不是为了给自己寻找逃避的借口,而是寻找脉络,重塑自我。


觉能生慧,觉察才能产生智慧,让我们更好地与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相处,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肉身和灵魂。


当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真遇到不好的事情,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依然可以不断地修行,审慎地觉察自己:


有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没有守口德?有无感恩之心?是否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注?做事是否专注尽心?遇事是否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我们都在修炼更好的肉身和灵魂。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玉汝于成   志趣   肉身   美学   美文   世俗   谨慎   难受   舒适   舒服   灵魂   珍惜   美好   事情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