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魏晋前五小楷:


1、钟繇《宣示表》


推荐理由:

钟繇的《宣示表》始见于宋《淳化阁帖》,所以又被称为淳化阁帖宣示表小楷,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体现了魏晋风骨。


《宣示表》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连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爱不释手,真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只钟繇一人而已。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2、王羲之《乐毅论》


推荐理由: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无一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3、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推荐理由:《曹娥碑》结体取扁势,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小楷书法作品相比,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隶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间。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孝女曹娥碑》据传是王羲之最后的小楷作品,东晋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曹娥庙书《孝女曹娥碑》文,新安吴茂先刻碑立于庙。《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其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4、王献之《洛神赋》


推荐理由: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5、钟繇《贺捷表》


推荐理由:《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最后再给各位看客一些忠告,如果您要学小楷,千万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沿着魏晋之源徐徐而上,方能得小楷之江河神韵。

文徵明小楷《盘谷叙》,纸本长卷;纵15.8厘米,横129.7厘米,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小楷作于公元1554年,时文征明已耄耋之年84岁高龄。现在人到了84岁也是长寿高龄老人了,试想一下明朝那个年代人均寿命也就33-35岁,这位老人已极尽全力写完这幅小楷,值得我们尊敬与仰慕。

(整体)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局部)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楷书体态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

推 荐 关 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楷书   洛神赋   王羲之   朴茂   正书   笔意   小楷   遒劲   孝女   笔法   隶书   魏晋   笔画   体态   高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