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隐藏”自己

格局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眼界与胸襟,决定了人生之路的长度与宽度。

就像你站在山脚下的时候,只能看到一方小天地,若是到达了山顶之上,那么就可以看到远处秀丽的风景,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一个人的格局大了,眼界就会变得更加宽阔,胸襟也会变得宽广,不会为了琐碎之事而处处计较,也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别人、与自己过不去。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将曾经的爱恨情仇统统化作烟雾散去,只要能做到坦荡无私,胸怀就会比大海宽阔、比天空更高。

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常常因为外在的事物,而扰乱心志,始终抓着某些事物放不下,不断地向外界炫耀,给自己带来困扰,也给人生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隐藏”自己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一个人若是太张扬了,很容易受到无端的指责与嫉恨,原本未来可以一片光明,结果却平添了很多磨难。

01、隐藏自身的理想抱负

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树立一些理想目标,并且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拼搏着。

有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有时候你认为有价值的理想抱负,在别人眼里会毫无价值,将其说出来只会遭到非议。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应当将心中远大的理想抱负藏在心中,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否则只会平白无故地消耗自己的精力。

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隐藏”自己

有时候需要蓄势待发,为更好地前进,实现自身的目标积蓄一些能量,因此,真正层次的高人,应当看淡一时的输赢,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

刘邦说过这样一句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兵仙”,他自幼便立下了匡扶天下的志向,在少年时期经常学习到深夜而不知疲倦,但是他在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非常不顺,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

成语“胯下之辱”便讲述了韩信受屈辱的故事,有一个人觉得韩信软弱可欺,一天就集了一帮人去围攻韩信。

让他必须从胯下钻过去才放过他,韩信审时度势,觉得自己寡不敌众,只好忍气吞声从那个人的胯下爬过,而周围的人都嘲讽他胆小怯懦。

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隐藏”自己

但是韩信却别被人的评价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去做更大的事情,不应该为了繁杂琐事之事所困扰,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为汉的朝的建立取得了不世功勋。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由此可以见得,韩信当初如果没有忍气吞声而和那群人大打出手,那么将是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心中匡扶天天的志向也会被扰乱。

02、在心中藏一方天地,让自己真正静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在心中藏有一方天地,与喧嚣的外界事物彻底隔绝,在清静中感受生命的真谛,认知大自然。正因为他层次很高,无论身处在哪个地方,都能够感受到“静”。

诚然,一个人只有将那颗不安的心真正静下来,才能更加全面详细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根结所在,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道德经》里有这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一个人若是在内心中有很多想要的事物,不能够做到清心寡欲,那么在未来的道路所遇到的困境就会非常多。

真正格局大的人,往往懂得“隐藏”自己

生命的意义不能用外在的物质来衡量,而应该侧重于对内在品质的修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奢望外在的事物,也不自暴自弃,才可以让自己超脱世俗的束缚。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对当时的时代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他自然是一位层次很高的人,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消灭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身为湘军首领,拥有很高的权势与地位,然而他却始终能够做到清心寡欲、廉洁奉公。

正是因为他在心中藏有了一方天地,才让好品质生根发芽,为其取得很高的功绩积蓄力量,而他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远地   清心寡欲   湘军   忍气吞声   光明   刘邦   胸襟   志向   抱负   美文   外在   格局   事物   层次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