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大地笼罩着忧郁

随便你一个远眺,一个低头,一个脚步

便天地脉脉,情深似海

——摘自呼啸《阿鲁科尔沁王子》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图/森林守护者

生命中有许多遇见,有些转瞬即逝,有些注定铭记一生。

我相信,自己今生行走于红尘中的凡胎肉身,一定是在科尔沁找到了飞翔的灵魂。

2007年秋天,在北京某矿业公司供职的我,怀着一腔热血,奉命北上阿鲁科尔沁开拓资源。

那一年,赤大高速还未通车,车过了赤峰,进入翁牛特旗,然后经大通道一路向北再向东,驶过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

清秋九月,草色无涯。进入大通道,车窗外铺天碧绿扑面而来,慢慢填满了所有的视野,然后又向着远处延伸开去,漫过了山岗,又漫过了山岗后面的山岗,一直铺到天边。当远远地望见漫天遍野的青草,像久别的亲人那样从天边漫涌到我的脚下,我不由自主地投入了草原的怀抱。一滴泪,从我干涸的心底涌出,与温润的草叶紧紧相拥。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公路两边,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的白色羊群、褐色马群和花色牛群在静谧中游漾。西拉木沦河蜿蜒流过,像一条银色的哈达在碧野中闪着亮光,宁静,祥和。

从踏上草原的第一步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回归感。一见倾心的阿鲁科尔沁,让我领略了草原的辽阔与生命不息。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图/森林守护者

然而,过了几天,到了我们公司所在的矿区。展现在我面前的却是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这个刚刚从个人手中转让得来的铁矿,位于阿旗南部的巴拉奇如德苏木,仅这一个矿,矿山圈定的勘探面积就将近20平方公里。在这里,自由自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已经被放弃,当地牧民基本上都已经改为定居生活。广袤的草场上可以看到统一规划的一方方醒目的白色栅栏,围出一个个半耕半牧的院落。

当时,在阿旗南部,草原监督局已经禁止放牧,牛羊大部分都开始圈养,羊群固定在草场上啃食,草场难以自然恢复,导致草原生态急剧恶化。更要命的,是不断涌入的开矿者,草场布满挖掘机、装载机、重型卡车的车辙,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一处处网围栏,多少个名目繁多的公司在进行着名目繁多的开发;再看看那一条条砂石路,砂石路的一端连矿山,一台台机车正在为草原开肠破肚,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无法愈合的创伤......

曾经看过一份资料:近一个世纪以来,内蒙古五大草原中的鄂尔多斯、科尔沁、乌兰察布草原已经退化成沙漠和生态恶化带,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也正在遭受破坏。近些年涌动的开矿大潮更使草原生态遭受灭顶之灾,毁掉了草原的根脉。仅我当时供职的北京某公司,在内蒙就拥有十多个矿山的勘探权。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右旗,我亲眼看到过数千亩草场被矿山征用。

据悉,阿鲁科尔沁旗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保留游牧生产方式的牧业旗。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是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并被列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是,由于上个世纪的耕收、放牧、搂柴、伐树、挖药材、干旱少雨等多种原因,加之近二十多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内地企业、矿主、投资人进入草原,涌动的矿山开发热潮,造成沙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沙漠已成为阿鲁科尔沁旗草原地貌类型之一,流沙已成为南部牧区苏木生产和生活的一大灾害。

在我离开阿旗之前的某一天,随几个朋友到根培庙游玩,中午去通辽吃饭,途径一个地方,我清楚地看到,路边一块牌子赫然写着一行刺眼的字——“科尔沁沙地”。空旷的原野上,间或点缀着些牛羊,啃噬着稀疏的草根。

同行的朋友介绍,这里就是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沙地草原。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很多年之前,这里也是风吹绿草遍地花,也是一片百鸟争鸣、牛羊遍野、骏马奔驰的景象。但在建国以来‘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加上这些年大搞矿山开发,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人为的过度放牧、草原开荒、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植树造林等,造成了科尔沁沙地大面积裸露,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农民进入草原,在开垦了土地后,更把农耕思想带进了草原。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由此发生了巨大的碰撞:农耕文化提倡改造自然,游牧文化则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在那个推崇‘人定胜天’的荒唐时代,总把畜牧业看成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农业则是先进的,农耕侵蚀草原理所应当。所以,昔日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也就在人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豪情壮志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

那也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在一顶精致的蒙古包里,好客的主人用蒙古族最隆重的仪式,欢迎远方的客人。一只烤好的全羊摆在蒙古包的中间,正对着成吉思汗的画像。羊的嘴里叼着一棵青草,头上挷的红绸,一派吉祥的氛围。宴席开始,主人用刀在羊脸上划十字,表示十全十美。然后在羊的前脸割下一片肉,放在盘子中,送到成吉思汗画像前做供品。接着,又在羊的脊背上割下一条白白的肥肉,托在手上,送到最尊贵客人的口中。 

伴着马头琴悠扬音乐曲调响起,漂亮的蒙古姑娘手里端着一个斟满酒的银碗,来到客人面前,用哈达托着酒碗举过头顶,唱起了《下马酒之歌》:“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请您喝一杯下马酒/洗去一路风尘/来看看美丽的草原...”

沿着马头琴的旋律,在一遍一遍动人的歌声里,在微醺微醉中,我找到了前世的走散的兄弟姐妹,找到了梦中的河流、旷野、云朵和马蹄声...

可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羊嘴里叼着的那一根青草,是啊,草原就是牛羊的生命,蒙古人感恩草原的方式总是那么引人深思。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酒喝干/ 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辽远,苍凉的歌声,让我在毡帐浓烈的酒香里,在马头琴如泣的倾诉中满怀忧伤。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图/森林守护者

接待我们的通辽畜牧局局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蒙族大哥,名字叫七十三,虽然只是萍水相逢,却大有一见如故之感,相谈甚欢,老哥用蒙古人最高的礼仪接待了我们。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当他得知我要调离阿旗,在我离开阿旗的前夜,这位老哥特意带了两件当地扎鲁特二锅头,驱车二百多公里赶到天山为我饯行。

“草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财富,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把子孙的家园给提前毁了。”多年以后,七十三老大哥痛心疾首的话语犹在耳边。

2012年,由于种种原因,我辞去了在北京那家公司的职务,离开了阿鲁科尔沁。我所在的公司在阿旗占有的两处矿权也一直搁置,至今也没有正式开发。于我心里,却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然而,不知何时,科尔沁,已经悄然占领我生命的高地,成为我精神的故乡和永远的牵挂。

2017夏天,再次去阿旗。沙野披翠,芳草连天,千万亩优质牧草摇曳出草原人绮丽的梦想——草业基地。

在巴拉奇如德,我们竟然看到了久违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边塞风情。那片梦萦魂牵的土地如今成为了声名远播的“中国草都”。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图/森林守护者

多年来,本着保护草场、防止草场退化、保持游牧原貌的方针,阿鲁科尔沁旗委旗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决定把阿旗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最大的优质牧草加工基地、最大的优质牧草种子研发基地。从此,阿旗走上了保护草原生态与牧民致富达小康协同并进的现代草业发展之路,目前,优质牧草核心区植被覆盖度已经达到95%以上,退化的沙地又变成了绿洲。

这些年,我生命里走过的千山万水,最让人牵挂的还是这片土地。

在无数个似梦似醒的夜里,我和我挚爱的草原一起,带着人间最美丽的心情,以最谦卑的姿态,接受牧歌与哈达的贡呈。

阿鲁科尔沁纪事之二:  心灵的牧场

图/森林守护者

悠悠的蒙古长调,伴随着万里长风,策马而奔,穿越那些洪荒岁月,抵临我致远的灵魂。

遍野的羊群,像久别的亲人,再度从天边漫涌到我这个既是归人又是过客的脚下......

2020.10.25日于绵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科尔沁   阿鲁科尔沁旗   苏木   哈达   蒙古   马头琴   牧草   山岗   农耕   沙地   草场   守护者   牧场   纪事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