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离家30年儿子拒赡养,一纸诉状引发讨论,到底该不该养?

俗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父母的赡养,是作为子女的应尽职责,也是人之初的“本善”。可是,往往很多事情的发展不是我们能够预料,亦不是善恶两字都够简单诠释。

能够经受考验的,是人性。但最经不起考验的,同样也是人性。

杜老太70多岁,去年开始原本硬朗的身体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脑梗导致行动迟缓,反应呆滞,从一个能为家庭出力的人,变成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也正是这件事之后,成为一个转折点,原本一起生活的儿子,表示不愿意与她一起生活了。

老太离家30年儿子拒赡养,一纸诉状引发讨论,到底该不该养?

杜老太被儿子送到女儿家里,虽然女儿并没有拒绝照顾杜老太,但是由于女儿在家里的地位并不高,导致女婿心有嫌隙,夫妻两人关系紧张不堪。精明了一辈子的杜老太,自然是看在眼里。因此她提出了要去儿子家住,毕竟养儿防老这样的事,在农村还是占据主流的,更为名正言顺。

但是,儿子再一次拒绝了。理由则是,杜老太曾在儿子还未成年时,因为忍受不了丈夫的拳打脚踢而离家出走,一走就是30来年,直到50多岁丈夫去世时才回乡。自此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帮助儿子儿媳带娃操持家务。

老太离家30年儿子拒赡养,一纸诉状引发讨论,到底该不该养?

儿子拒绝赡养杜老太的理由则是,当年的不告而别给他留下了阴影。

杜老太一纸诉状将儿子一家告上了法庭,结果令人大快人心。根据《民法典》的民事纠纷规定,综合当地农村的消费水平以及两被告的收入情况,法院判决儿子女儿每个月各给付给杜老太赡养费400元,医疗费用由其分摊。

民法典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用版+法律常识一本全正版 ¥28 购买

(感兴趣的可以家中常备民法典和法律常识,也算是遇事可以参看的指南,很多事情只能通过法律才能解决。)

儿子的借口没有得逞,因为眼明之人哪里会看不出他的小心思呢?这是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舆论的导向标都在批判白眼狼儿子,理由有三:

老太离家30年儿子拒赡养,一纸诉状引发讨论,到底该不该养?

理由一:

如果是当初母亲的离开导致心理阴影,为什么在母亲回来之后,并没有严厉拒绝和她在一起。因为当时杜老太才50多岁,正当是劳力旺盛,有个免费保姆帮自己操持家务带带孩子,何乐而不为呢?只是,现在生病的母亲再也没有利用价值。

理由二:

当时杜老太离开家庭的时候,也是实属无奈,虽然说当时儿子未成年,可是却也是足足有17岁了,女儿还比儿子大两岁。母亲把你拉扯到这个岁数,可以说也是忍辱负重了、

理由三: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有委屈和不甘,那都是过去的事。母亲任劳任怨为你的小家庭操劳,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曾经的仇恨放下,学会宽容和感恩。

拒绝赡养父母,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是人性的恶和自私在起作用。另外还看到一个更瞠目结舌的新闻,一名男子拒绝赡养父母,法院强制执行后,依然叫嚣“牢底坐穿也不给。”仿佛不赡养父母,就是他坚持的信仰,神圣不可动摇。

老太离家30年儿子拒赡养,一纸诉状引发讨论,到底该不该养?

《礼记》中说道:孝子之养也,乐于其心,不违其志。多少父母,用尽一生的心血,却养出了白眼狼。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但其实这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的的,正如父母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日后起着“蝴蝶效应”一样的同频共振,激发某个点、某个事件的发生。

比如,父母的自我牺牲,会让孩子内心压力大,当他们觉得自己跟不上父母的期望时,就会有逆反心理或者选择逃避。这里的杜老太,因为中间有段时间离家而对孩子产生了愧疚之情,晚年的她几乎对儿子百依百顺默默付出,榨干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可似乎这样的自我牺牲反而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不得不承认,无数父母宁愿委曲求全、与时间赛跑,也要为子女博得一份安静的天空。可是,到底养出来的孩子会不会懂得感恩呢? 这是每位父母都要面对但又只能用一生去寻找答案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老太   养儿防老   儿子   民法典   自我牺牲   诉状   法律常识   美文   家务   子女   阴影   人性   父母   女儿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