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欢迎关注倚马看花,邀您一起聊聊人生!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读大学的表妹前两天找我谈心,一开口,就是受了很大委屈的样子,我几番询问,她才说出来自己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

原来是她感觉长时间以来,她都对身边的人太好了,好到有时候会忽略自己的感受。但和她预期不同的是,她的好,并没有换来别人的好,有些人,甚至觉得享受她的好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次她之所以会情绪崩溃,只是因为遇到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平时在学校里,她总是记得每个舍友,每个朋友的生日。每一次,到别人生日的时候,她都会送上礼物和祝福。

然而她前两天生日,除了父母之外,却似乎没有一个人记得,没有一个舍友给她哪怕一声祝福。

我的表妹一方面痛苦于自己的付出得不到一点点回报,一方面又十分困惑,为什么自己明明那么好,对别人好到忽略自己的感受,却得不到别人的好呢?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面对她这样的困惑,我能够告诉她的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还是来自于她自己,正是因为她对别人好到忽略了自己,才会遭受这样的待遇。

我也相信我的表妹并不是个例,在我们的生活里,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习惯了付出,习惯了对别人好,却很容易就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但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对别人那么好,却什么都换不回来,可以说是得不偿失,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讨好型人格。

如果你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果你也总是温暖别人,却委屈了自己,那么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你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忽略自我的感受了。

事实上,我们最应该照顾,最应该关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与其全心付出以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爱和温暖,不如先学会温暖自己。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学会爱自己,才好爱别人

很多人都以为,只要自己对别人好,只要自己用真心去付出,只要自己不求回报,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关爱。

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即使在我们心中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人最重要的始终都是自己,潜意识里,我们还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的。

但一味的付出,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别人的关爱,当我们不懂得关爱自己,只知道关爱别人,不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别人是不会关爱我们的,他们只会认为我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人要学会爱自己,才好去爱别人,要懂得关心自己,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这样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并不懂。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永远都是自身,我们之所以会去关心别人,会去爱别人,不应该是我们想要用这些关心和爱去换取对等的东西,而应该是我们想要去关心,想要去爱。

人的根本是自己,我们不应该在自己的 人生里舍本逐末。我们应该做的是,先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先学会去爱自己,当我们变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时,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而是不断认清自己,懂得对自己好,明白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自己人生里的人人事事。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有些人,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对别人那么好,却得不到别人的回报,根本的原因当然在于自己,但那些不懂得回报的人,同样也是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这些人是缺乏共情能力,缺乏一定的同理心,这也告诉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应该一味自怨自艾,而应该找出原因,同时调整自己的朋友圈。

因为我们生活中很多所谓朋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朋友本身就是需要互相关心,彼此付出的,其实不仅仅是朋友,任何一种健康且长久的情感关系,双方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平等且平衡的。

我们的人生所需要的朋友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那些真正懂我们心思,能够和我们互相关爱的朋友,不需要太多,三五个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我们也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放弃一些人生中的无用社交,不要对那些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人太好,我们不需要去讨好别人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实际上,不讨好的人生才更加幸福。

如果,你曾经对所有人都很好,却唯独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现在是时候做出一个改变,多关注自己的人生,多爱护自己。

有多少人,对别人太好,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文:倚马看花

欢迎阅读、点赞、收藏、分享。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荣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人时   全心   表妹   美文   人格   困惑   舍友   委屈   想法   温暖   事情   独立   原因   生日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