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馆儿菜 (葡萄)

天津真是个”好吃佬”的天堂,走到哪里都有好馆子,尤其是那些不取名字、不挂牌子的地方,往往聚集着从少年吃到中年的食客。等座儿是常事了,但谁也不会因为外面天气冷就随意找个就近的替代之处。怎么也是奔着这一口儿来的,不吃满足了,一天都没法交代。

  几次听当地人说,天津人极为挑嘴。作吃食的店家没真本事在这儿混不下去。苛刻归苛刻,可也正是这般死不悔改的挑剔执拗,才成就了便宜又好吃的天津美食。不对的东西就应该被淘汰。那么能留下来的,都不会太差。当地还有句俗语叫:“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足以表达天津人的英雄本色,只要东西对,其至情至性,什么也挡不住潇洒惬意。窃以为,这和广东人的“讲吃不讲穿”异曲同工,都是极其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效仿。

  冬天冷,人穿得厚,桌椅板凳愈显挤挤挨挨。菜单是挂在墙上的,最普通的红色贴字,几乎是小镇青年电影里的道具标配,可喜的是一个笔画也没掉。点餐的柜台也极怀旧,锅碗瓢盆、海鲜菜蔬就摆在那里,真切明晰。当季有什么、没什么一望而知,不消多问。当地人早发现了新上的芥菜头,我心心念念的麻蛤这会儿没有就以这时节的温拌带子替代。

  年轻的芥菜头、少年的芥菜头,白嫩的绿,清润的甜,淡淡的野菜的苦,几乎让人无法相信,每每以酱菜丝身份出席早餐的竟与眼前的是同一物种。芥菜头切片,那是一个怎样的形状呢?记得多年前去别人家做客,临行前接到电话,托我帮忙从菜场捎个西兰花。结果当我完成任务把西兰花递过去时,人家看得直摇头:“哎呀,人家大妈背后一定笑你呢,可算把这棵没人要的卖出去了。”原来,我买的西兰花花小、茎长,会买菜的人是不要的,却被我一眼看中买走了。为不浪费,又或者是为了教训我,炒西兰花这道菜里除了一块一块的西兰花,还有一片一片的西兰花梗儿,硬邦邦全不入味。那时哪里会想到,隐身天津小馆的芥菜头竟也切成西兰花梗儿的样子,味道却是好得多了。片脆少筋,下料也直率清爽,全无浓酽之感。食材新鲜,本不需要过度烹饪,切切拌拌就是一道好菜。连日动力不足的肠胃,也因此在一筷子接一筷子的连续动作中获得抚慰。

  不多日,偶然在生鲜配送的列表里看到一种叫“儿菜”的,竟与我在天津吃的芥菜长得一样。数据显示,只剩2件了。此刻顾不上考据它姓甚名谁、有多少别称雅号,急匆匆就下了单。即便当真不是一种菜,能成爆款,也至少证明了它味美稀罕。不过,吃进嘴里,即刻确信无疑,暗自窃喜,从此交下一枚心头好。与初识之情所不同的是,熟悉的手法、底料几乎立刻将这位新成员纳入体系,亲切温暖,毫无生分地连接在食谱上。

  话说远了,且说这馆子几十年来生意红火,扩展到对面房间也摆上了桌椅还是经常坐不下。因为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麻蛤里从没有一粒沙、店主亲自撬蚌摘葱的朴素用心。想到这儿,我真诚祝愿店主能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子承父业、薪火相传,这一口儿可不能变呀!

原载《重庆科技报》

小馆儿菜  (葡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切成   花梗   海货   挑嘴   子承父业   桌椅板凳   芥菜   天津人   馆子   天津   美文   筷子   店主   葡萄   好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