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仙子唤醒激情

张春燕


  只有等待,没有意外。一场期盼中的雪,飘进许多人的梦里,飞进向往者的镜头里,美丽在这个特殊年份里所有被迷雾和积尘弄得身心疲惫的人眼中,还有心中。

  雪仙子翩然降临的头夜,我照例靠在床上看书。只听到顽皮而急促的北风不停地敲打着窗户,发出“叮铃哐当”的响声,那风如海浪般,一浪接一浪,席卷而来,倏忽而去。然后,又来,又去,似乎想要紧紧攫住我的注意力,好让我饶有兴趣地聆听它,心无旁骛地关注它。我很自然地想起《红楼梦》里“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章里,那个出钱出物的名誉诗社社长王熙凤所作的俚俗倒也真实贴切的诗句“一夜北风紧”来,有一种美妙的雪仙子将造访的预感。

  那夜,我就在风儿憨顽灵动的演奏中睡去。

  第二天醒来,第一个念头就是:雪仙子来了吗?不等我发问,家里人语气间掩饰不住的惊喜就回答了我。起床走到窗前,眺望远处,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从浩瀚天宇落下的辛勤的雪儿——那些六角形的小精灵们,轻飞着、欢舞着,在这座城市驻足,给我视野所及的远山、树木、房檐、屋顶、停着的汽车都盖上了一层洁白松软的被子。还有更多的雪仙子在风中打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旋儿,向我们奉献出一场背景辽远、场面宏大、参演者众多的优雅曼妙的空中芭蕾。在风儿奏出的时而昂扬明快、时而轻柔舒缓的乐曲中,她们不断调整着队形,变换着身姿,看似无序却是生命最本真的形式节奏,传达她们玲珑剔透的梦幻和向往。然后,以最轻盈、最灵秀、最奇幻的姿态完成芭蕾的最后造型,在大地上找到安歇之地。

  飘飞在我眼里的雪仙子如玉米粒般大小,却是薄薄的、亮亮的。那形状,那姿态,让人联想到童稚的儿童画上的小星星;那颜色,那可爱,让人联想到梨花或者茉莉花瓣。反正不似大如席的燕山雪花,似乎她们也在彰显着我们这座城市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人文色彩。

  饭后,兴致盎然地偕朋友到山上观雪景。满以为登山的人不会太多,可刚走到山脚下,我们就被裹挟进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上山、下山的男女老少,无一例外透着孩子般的惊喜与欢快。只是下山的人大多有着红彤彤的苹果脸,有的抱着雪娃娃,有的提着雪做的灯笼串,还有的把玩着手上的小雪球,让上山的人的目光围着他们转好一阵。在这羡慕的眼光甚或啧啧的赞叹中,他们很是快活、骄傲。

  走到半山腰,我看到了这个雪天最动人的风景:路旁一排小树,枝干虽细却遒劲有力,树上片片船形的叶子被寒霜染得通红。要在平时,这本身就是很美的一景。而这天,因为有了雪仙子的加盟助演,就更是美得让人沉迷而不忍挪步。那些可爱的白色精灵们安静地栖息在船形的叶子上,红和白相互依偎,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朵朵红底白蕊、轻柔亮丽的绒花。一片片、一枝枝、一树树看过去,我们眼里便有了一幅纯美、深情、温暖的图画。想来那红叶为了几十年前与雪仙子的一句相聚、相依的承诺,年年让风霜脱去青绿的外衣,把自己变成一朵朵燃烧的云霞,只为了以炫目的姿态、灼热的目光吸引他心中美丽绝伦的雪仙子。这几十年等待的情怀雪儿知晓,所以才会以那么轻盈美妙的姿态投身他的怀抱,共同演绎出一段旷世恋情。这场景深深地吸引了踏雪的人们,占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在雪仙子的簇拥中一路前行,时常看到身着鲜艳冬装的人们在赏雪花、拍雪景、堆雪人、做雪球、打雪仗,从他们的神态、动作中,根本看不出习惯了暖冬的人们面对严寒时的措手不及与畏怯慵懒,而是如过盛大节日般狂热欢欣。打雪仗、堆雪娃娃的人中,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与子孙辈的人嬉戏打闹、共同创造雪中美景,全然没有了年龄、辈分的区别与隔膜。是青春亮丽、纯净美好的雪仙子把他们沉睡了几十年的童心和激情给唤醒,让他们聊发少年狂,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得到没有丝毫纤尘与羁绊的、真实、澄澈的快乐。雪仙子不但还大家一个明朗的物质世界,而且给了大家一片洁净的心灵空间。

  那天,那人,那景,那被雪仙子点化的心灵,和被雪仙子唤醒的激情,将永驻我们的记忆,并时刻提醒我们:如果你灵魂蒙尘,激情不再,不要紧,只要你还有一颗渴望被美好事物点化、净化与唤醒的心,雪仙子或者如雪仙子一样纯洁美丽的精灵,就会在你的等待和期盼中翩然降临。

原载《重庆科技报》

雪仙子唤醒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船形   仙子   燕山   激情   打雪仗   雪球   雪景   北风   风儿   芭蕾   美文   轻盈   亮丽   轻柔   姿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