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文/馨儿

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不敢成家。有孩子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有应酬,只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

家长精力有限,很多学生只能选择住在学校,自己成长。在从前,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走读,没有强制规定就不住校。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住校的初中生数量不断增加。

关于初中生应不应该住校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一些家长认为,初中学业压力在增大,住校可以节省部分时间,并且也能锻炼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但另外一部分家长觉得,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没有很强的自控力和自觉性。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父母协助处理。自己独立为时过早。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对于初中生来说,住校和走读,哪个更好?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得出结论。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把年幼的猕猴和母亲分开,然后分别在两个笼子里面制作“假妈妈”。一个是胸口放有奶瓶,但假妈妈是用钢丝做成的。

另外一个假妈妈用柔软的绒布制成,但未在胸口放置奶瓶。按理说,小猕猴应该和有奶瓶的钢丝妈妈更亲近,但这个实验的结果却是相反。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小猕猴更愿意和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亲近,即使她没有奶。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个体对于温暖的渴望和依赖,要远远超过对食物的需求。

小猕猴是这样,那么人类也是如此。对于孩子而言,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依然会依赖父母,这份情感是很难割舍的。

过早地让学生独立,参与到住校生活中,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即使成绩有所提高,也是暂时的,等到初中毕业,上高中时,就会看出端倪。所以走读生和住校生的差距不止一点点,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那么,初中生走读和住宿,会有哪些差别?

住校生缺少管理,做不到自律

家长让初中生住校,是为了节省一部分时间,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这个想法没有问题,但实施起来不是一回事。初中生依然处于需要有人管理的阶段,年龄小,不成熟,并且还处于叛逆期。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都需要父母及时疏导和指引。但若是住校,就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再加上自律性差,成绩会有所下滑。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性格和三观都会受到影响

初中阶段不仅是学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要面临着青春期的到来。在青春期中,学生的思想和看待事物的观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走读生的好处就是每天都能和家长见面,学生的每一点变化都呈现在父母的眼里,这样就有利于更好的调整。但住宿生,一直生活在学校中,接触的都是同龄人,身边人的观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想提高初中生的成绩,家长可以这么做

总体来说,初中生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的。父母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要学会和学生进行沟通。这个沟通并不是说,以家长的身份和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话。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谈心。

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知道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和对待学习真正的态度。找到原因后,和学生一起解决,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另外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在学生时,都有擅长的和讨厌的学科。有兴趣的学科,不用督促就能学好,而没有好感的学科,即便是硬着头皮做题,也提高不了多少分数。

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挑出“瘸腿”的学科,积极地帮学生建立兴趣,找到一种可以让他入门的方式。学习方法远比成绩重要,学会了方法,到了高中也能受益。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住校并没有多少好处,初中生更需要家长的陪伴

初中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这个尴尬的年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去面对一些问题了。住校不仅能让学生更加自立,也能提早地适应集体生活。

实际上,在住校生的心中,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在学校遇到一些事,不知道能和谁说。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没有能倾诉和支持的人。甚至很多住校生会恨家长,为什么要把自己扔在学校。

学生的成长是持续的,也是仅有一次的。家长们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不要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不好的种子。

初中“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距,毕业后才知道,两者云泥之别

每日一问:

大家支持初中生住校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走读生   云泥之别   住宿生   住校生   都会   猕猴   绒布   奶瓶   初中生   美文   学业   学科   差距   家长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