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何为人性?即人的本性。人为了生存而占有空间以及食物等,从其以外的其它物角度讲,可以有善和恶(这个由利益的得与失而产生的)两种说法;从人自身角度讲,并无善恶可言(其得以生存并非因为善;得以终结亦非因为恶);而从社会学角度讲,人性这个词 被赋予了种种行为规范,符合了某个利益体的行为规范,就叫“有人性”,同时换个利益体角度又可以叫“没人性”。

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符合一方的利益就会造成另一方人性的缺失。那么到底是利益重要还是人性重要?有人会说我都要饿死了,我还要什么人性?只要能让我挣钱吃饱饭,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从人性角度来说这点没错,也符合自己的人性,但对大众而言又是怎样的定论呢?比如地沟油,比如喂药的鱼,比如污水的排放,再比如对强势文化的保护。

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古代流传着官字两张口,没钱少张口,这是对当时强势文化的直接体现。而当今这句话成了隐喻,就是大家都知道事情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但就是无能为力。一边各种渠道的宣传,一边阴奉阳违的执行。明明没有任何作用的事情,非要标榜高大上的感觉。

很多人明白事情是怎样的,但是不会说透,我很佩服那些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就算明知道自己被冤枉了,也不再去申冤诉苦,而是做好当下的事情。这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许是自己一直没有修炼过这种心态。所以谈不上修炼不够。

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以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发现、命名这样的人性概念。

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所有能以文字形式体现出来的都是形式,所有能说出来的话也止于形式。如果能直面人性的阴暗面,估计我们都会成为独居动物。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就像律师在为杀人犯辩解,明知道他就是真凶,但还是要为他做辩护,甚至找到无罪证据。有些是证据的缺失,有些是法律本身的束缚。就像一个检察长说的,民法里会以证据为依据作为判案基础,缺失证据就有可能造成案件败诉。而刑法是严谨的,不是依靠纯粹的证据而定案的。

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就是造就人性体现的温床,就像某个部门专门负责立案监督的,但是却被本身的时效问题所困扰,自身没有调查权,只能依赖其他部门,而其他部门不作为,他们又没有任何办法,美其名曰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他们监督的意义何在?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刀切,按照一个标准,那么错误就需要弱势群体来买单吗?

心态真的需要修炼了,想不通,看不惯,或许这是种病,看来已经病入膏肓。一切原因都是强势文化的结果,就像黄渤说的成名之前身边都是坏人,成名以后发现好人真多。这是对强势文化的抗议与妥协,也是对规则的默认,既然我们逃不出去,那么就要遵守圈里的规则。

我们要庆幸自己提前触摸到了规则,虽然暂时没有能力驾驭规则,但至少可以规避开来。规则就是人性,我们无法逃避,就像明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只能虚以委蛇。这也是我们的人性。是对?还是错?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但是又能怎样!

人性不可解放,一但彻底解放人性,则人性之恶无从制约。人性亦不可压抑,压抑人性的结果,只能是积累仇恨束缚创造力。所以这就是规则的另一面,保护我们的一面,看待人性与规则,需要我们多去看利好的一面,这样才能在有人性及规则的世界里生存。这不是我们一个人需要面对的,我们的背后与前方有亿万人同我们前行,他们亦不掉队,我们怎敢?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人性与利益是永久的矛盾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人性   利益   目的   行为规范   缺失   美文   强势   证据   脚下   角度   心态   矛盾   形式   事情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