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九登高的故事


元九登高的故事


昨天又是达州人的“元九登高节”,达城附近的所有名山都禁足,目的是为来以后登高。我,不仅禁了足,还劝母亲改日再迈步。

母亲说:“登了这么多年的山,咋个不让登了哇!我都八十五了,是登一次少一次?”

我说:“妈,往年高峰时,你也没有去凑热闹,也是错开了高峰登的呀?如果你下午去,肯定没人禁你的足!”

她说:“你也是喊你赶场,你却跑来顶簧!我不是岁数大了吗,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体力衰减更应该错开登高高峰,挤倒了自己吃亏!”

我说:“对了,老了要服老。现在喊大家不登高,也是要承认细菌传播的历害,专家不是说了现在防预是为了后期更好的生活吗?”

她说:“今年不登也好,反正我腿脚也怎么听我指挥,再说五十年代时,那听到元九登高,六七十年代也没有登高,登高还是改革开放后,物质丰富了,才开始登高,而且还成为一个节日!”

妈说的感慨,也让我开始回忆,我说:“妈,我们第一次元九登高,好像是八三年,那年女儿几个月,我们就是中午去的。八四年,女儿一岁多时,我们就是上午十点多钟去的,再后来就形成隆重的节日,全城数十万人清晨倾巢出动,登高踏青,野炊山间,极目远眺,日暮尽兴而归……”

她说:“元九登高习俗,也是节日我才知道纪念元稹,知道唐代大诗人元稹曾在达州为官,为达州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离任时是正月初九,达州人纷纷登高远送元稹,以后便形成元九登高习俗。我以前只知道纪念玉皇大帝。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可能是我没读书的原故!”

我说:“妈,你比我还懂得多,我也是设元九登高节,才知道唐代大诗人元稹的。”

她说:“你女儿小时登高总是借故背女儿,然后就把准备野炊的事,甩给我和媳妇。那时候登高节的前一天,我们就要准备第二天上山的干粮,卤菜、凉面、包面、香肠、老白干(酒)等。”

我说:“我做的,你们不是说我不爱干净,就是味道不好。与其那样还不如交给你们做,免得抱怨,我反正什么都可以吃!”

她说:“当然,你大胃王,吃东西饿捞饿虾的,就是一堆狗屎,你也觉得香!”

听到揭老底话,高兴的我问:“妈,那些年我怎么胃口那么好,现在吃得丰富了,肚子却不能装了!这人真怪,真是苦人命!”

她说:“想起那些年到了正月初九这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有市民陆续向盛山进军,有的为了占一个有利的摊位,有的则是想在山上的农户家中能租到一张桌子打牌。上午九点钟以后,上山的人流逐渐增多,各条山路上都是摩肩接踵,人头躜动,拥挤的人流极其艰难地向前蠕动着。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后,各家各户就在山野间铺开报纸或塑料布,席地而坐,把干粮、饮料、糖果、瓜子等摆起,一边俯瞰县城全貌,一边吃喝玩牌,直到天黑,方才散去。”

你说:“那些登高,大家大包小包的,带许多东西。而今登高,除了胃不好的人带点开水外,几乎都是空手,登高饿了,到农家乐吃宴席。”

她说:“今天的人真会享受,今天有的人登不了高,心里怕是猫儿抓吧?”

我说:“不会的!”

她疑惑的问:“为啥?”

我说:“禁足了,大家都不登,就没有热闹氛围了,即或是居住在山上的村民,站在山上望下望,也看不到往年密密匝匝的人群,长廊、大道也没有挤得水泄不通场景,更没有鞋帽挤脱、恋人挤散、小孩丢失的“轶事”,树林、亭阁也是冷冷清清,他们也不会出来卖东西,也不会出门看热闹了!”

……说话间,弟弟已在厨房做好了饭菜,我们边吃饭边看电视,看记者的现场报道,为那些卫士和志愿者辛苦劝导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名山   达州   翠屏山   玉皇大帝   干粮   唐代   往年   美文   习俗   人流   月初   诗人   节日   上午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