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刷到一则新闻,看完后感到非常心酸。

长沙一名男子,54岁高龄,却宁愿冒着生命风险也要坚持送外卖。

因为他上有80多岁老父亲要赡养,下还有24岁成年儿子在啃老。

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说起来,儿子已经在家啃老3年了,一直不肯出去找工作,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只要开口让儿子找工作,儿子就各种推脱,说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对口工作又不好找。

这位父亲非常无奈,跟儿子代沟也大。无奈之下,他只能延长工作时间,经常每天送餐12个小时,有时送餐到凌晨三四点,甚至到天亮。

这么大年纪送外卖,注定比不过别人,体力也跟不上,身体更是吃不消。

很多时候,这位父亲爬完楼之后,腰腿都会痛好几天。

可再疼,他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因为送外卖的最大年龄限制是56岁,他已经送不了几年了。

网友不禁感叹:

“还是父母不够狠心,不养孩子就好了。”“把他赶出去自食其力,实在不行,跟着送外卖也行。”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为子女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不但没能享受儿孙福,还多了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苦了自己,更坑了孩子。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啃老案例:

亲戚家的儿子,只要逼他出去工作,就说要自杀,用生命威胁父母;

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如今,这位母亲不但要忍受尿毒症的折磨,还要承担起照顾儿子起居的重任。

想起《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的一段话: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我们总以为,无条件的付出才是爱,但这种付出,恰恰是毁了孩子的利器。

父母一味付出,孩子便只会接受,他们脑袋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我想要的父母都会给我,无论我要什么,父母都必须给我。

这种思维是非常可怕的,它会让一个孩子慢慢变成一个只会在父母身上吸血的寄生虫,把自己的生活,命运全都寄希望在父母身上。

离开父母,便无法生存。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爱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将来有一天能靠自己活下去。

即便是没有父母的守护,他们也能将自己的人生过好。

每一条关于成长的路,都是不平坦且困难重重的。

有远见的父母,不光会给孩子甜,也会让孩子尝尝苦。

李玫瑾教授曾说自己特别幸运,因为有特别好的爸爸妈妈。

作为那个时代的独生女,妈妈从来不娇惯她,反而从小 “苦”着养。

织毛衣,绣花……她样样都会。

妈妈还让她学游泳,学骑自行车。

五年级野营,老师担心她会太辛苦,不想让她去。妈妈却说:“让她去,让她去锻炼。”

身边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妈妈的做法,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为什么要这么狠心的对她。

妈妈解释着说:“没有关系的,人早年要吃苦的。”

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李玫瑾教授至今都很怀念童年的时光,也很感谢妈妈早年对她进行的“吃苦教育”。

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

有些路,注定要孩子一个人走;有些苦,也必须要孩子一个人吃。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能扛得过苦难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太差。

让孩子吃苦,不是为难他,而是教会他勇气,让他养成触及幸福的能力。

钱钟书的《围城》里有一段话:

一串葡萄,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第一种人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先苦后甜,是一种希望。先甜后苦,是一场回忆。

诚然,这对大人来说只是一种选择,无关乎对错。但放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来说,就不能选择第一种。

毕竟,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泡在蜜罐里的孩子,永远不懂人间疾苦。

越是爱你,越是舍得

让一个孩子在早年学会吃苦,他长大后的承受能力才会变强,也才有经历风雨的勇气和信心。

让孩子吃苦,是父母给孩子上的第一堂成长课,也是给孩子人生的第一次磨炼,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愿每个孩子都能练就吃苦的能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富兰克林   都会   外卖   早年   美文   狠心   找工作   子女   葡萄   艰难   勇气   儿子   父母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