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王成宗 (长沙)




新书<情系三湘>约70万字,编排时雷亚平丶何仕伟丶陆朝辉丶李文丶袁建平丶王杰丶徐建华等领导给予了热情鼓励;邹万宝丶黄海清丶赵杰丶黄兴建丶张志灵丶郭沐林等挚友给予了真诚资助,在此,我致以衷心地感谢!


有几位文友点赞我“勤奋”是“高产作者”。他们问我:“一年写近百篇文章,写了几十年,你是怎么写的?”我回答:“处处留心皆题材,一年四季都有诗”。借此机会汇报力争“多写高效”的体会,供文友们参阅。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与时俱进的素材“快写”


任何作者提笔或打开电脑时,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即选题。每一个时期,党和政府都有明确的目标丶任务丶部署和方针丶政策,这就是国家大局和当前形势。一个写作者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明确当前形势任务,了解社会现状和群众需求。心中有了这些时代元素,就会有写作命题和新闻线索,适应形势写好文章。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是一个百花竞艳的新时代。新闻媒体的文章,就要紧跟形势,讲究时效,力求”快写”。不仅文章内容要新,而且要快。如果写作拖拉丶怠慢,新闻文章就变成变成”马后炮”丶“雨后伞”丶“昨日黄花”,再好的文章也会贬值,这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一条客观规律。


2015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具有时代元素和国际意义。此前2个月内,我先后赶写了<浴血抗战 民族精神永存>丶<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铁路>﹑<湖南抗日的重要贡献>丶<一纸降书出芷江>等8篇文章,北京<铁道护路联防>杂志采用了4篇,<广铁老年>丶<常德日报>丶<广州铁道>报丶<常德名人>杂志各采用一篇。这是与时俱进,紧跟形势,适合宣传的需要结果。


前些年,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很快,助力了全国经济腾飞,但也出现了不少安全隐患。中央四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速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意见>。湖南省境内京广丶沪昆高铁,呈“十”字型贯穿境内1248公里,是当时全国高铁里程最多的省之一。湖南省委丶省政府为确保高铁安全,健全了“高铁安全联管丶高铁隐患联治丶高铁矛盾联调”机制,沿线59个涉及高铁安全的突出隐患迅速解决。为紧跟中央四部委的要求,我连夜写了通讯<高铁安全无小事>,以“联手排查不稳定因素”;“联手整治不安全隐患”;“联手构建立体化屏障”三个小标题,介绍了全省经验,<铁道护路联防>杂志2017年第3期刊出。


有段时间,省丶市边界偏远山区护路联防存在薄弱环节。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山区,护路联防工作扎实,镇护路中队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义务护路中队”。于是,我和杨岩清丶陆居东前去调查,迅速采写了<省界联防:小镇保大局>,突出了三省边界联防,既符合中央铁路护路办的要求,又具有新鲜感和小镇护路联防特色,<铁道护路联防>杂志2016年第5期及时采用。今年春节后,新冠肺炎病疫一度紧张,形势严峻。我趁早地写了首16句的抒情诗:<寒冬过后艳阳天>,因为与时俱进,紧跟了形势,<铁道护路联防>杂志刊载了。


中国有句古话,“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这个“鲜”是指新鲜之意,新鲜对一篇文章具有特殊意义。新闻文章的选题和选材,如果不与时俱进,没有新鲜内容就丧失了其价值和意义。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选择熟悉的素材“多写”


不熟悉的工作做不好,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写作名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选材首先选那些自已熟悉的丶感受最深的,曾经被感动过的人或事。只有自己熟悉的,甚至被感动过的人或事,才能写深丶写活丶写好。


1968年夏,参加常德市军管工作结束后,我们被安排到岳阳铁路机务段。从基层宣干丶分局报道组长丶铁路局秘书丶北京<人民铁道>报记者丶首席记者丶省护路办副主任退休,至今已52年。对铁路比较熟悉,一直围绕铁路写文章。写铁路服务丶写铁路建设丶写铁路人物丶写铁路发展丶写铁路文化丶写铁路历史。过去出版过9本书约430万字,70%的内容是写铁路的,没有成铁路专家,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铁路“杂家”。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为适应形势需要,我先后写了<三湘崛起 铁路先行>---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境内铁路发展实录>丶<伟人故乡站 奋进新时代>---长沙车站改革开放40年纪实;<昔日五省通衢 今成高铁枢纽>---40年常德铁路建设漫笔;<高铁助力湖南崛起>丶<城际轨道交通新前景>---长沙磁浮列车见闻等10多篇文章。这些都是我较熟悉的事,写起来比较轻松。北京<老铁路>丶<人民铁道>报网站丶<广州铁道>报丶<广铁老年>丶<常德名人>杂志等分别刊用。


1998年以后,我任湖南省铁路护路联防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一些重要的会议材料丶经验总结和人物通讯,情况比较熟悉,都自己写,在熟悉史料的基础上,满腔热情地写了长篇通讯:<连接五湖四海 成就“红色梦想”>,<广州铁道>报配图刊登了两个大整版。


写自已熟悉的丶甚至被感动过的人或事,心中有底,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另外,写熟悉的人或事,感情充沛,可引起读者思想共鸣,这样才会写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章。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丶没被感动过的人或事,又怎么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别人没写的素材“敢写”


20多岁在部队时,我就爱好写作。那时“初出牛犊不畏虎”,写了篇小说寄给湖南省作协主席丶著名作家周立波。出于对初学写作者的关心爱护,周老给我回了亲笔信。指出“一要写自已熟悉的故事和人物;二要敢写'人人心中所有,别人笔下所无'的内容”。对我来说,这是经验之谈,以后牢牢记住了这一教导。


1977年几次去长沙北站,发现武汉钢铁厂按国家计划发往长沙不同规格的钢材,运到长沙北站后,有的卸车不久,有的甚至没卸车,因与湖北一些单位计划物资交换,又运回武汉;长沙市郊有不少建房用的红砖场,可有的建设单位照顾私人关系,从几十公里的汨罗装红砖运到长沙。当时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这些倒流丶重复和过近运输,浪费了铁路运输能力。以后我又了解到长沙铁路分局为避免这些不合理运输,在运输计划和审批上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于是我壮起胆子,写了<搞好合理运输 促进经济发展>一文,揭露了多种不合理运输现象,介绍了长沙铁路分局采取的部分措施,将文稿送至新华社湖南分社工交组。北京新华社当时为慎重起见,先编发内参,国务院总理对此作了300多字的重要批示。新华社1977年11 月23 日发通稿后,次日<人民日报> 头版2条刊出,并加了大段编者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联播节目中播出;<新华月报>杂志1977年11期全文转发。随后,国家计委对不合理运输做了专题调查,归纳了10种不合理运输现象。1978年秋,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召开了全国交通系统合理运输会议,并指定长沙铁路分局介绍经验,扭转了当时一些不合理运输。那时正值"而立之年"的我,想不到一篇文章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获得如此大的社会效果。从此之后我更加热爱写作,直到如今”古稀”有五,仍然笔耕不止。


几年前,湖南教育台<湖湘讲堂>节目中,一位大学教授几个晚上讲述了辛亥革命中军事指挥黄兴的功绩,事实详细,演讲生动,使人耳目一新。但是,该教授在后一节中语重心长地说:“到目前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听后感到此话不妥。虽然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创办了“华兴会”,以后又同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中任革命军总司令,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功在千秋。但是,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后仅10年,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中,为民族丶为国家开拓疆土丶抵御侵略以及”四大发明”等,为国立功献身的人不少,怎么能说“前无古人”?另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和革命战争,建立了全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出现了如毛泽东丶朱德丶周恩来等一批开国领袖,涌现了大批军事将帅,怎么能说到今天为止“后无来者”?于是,我大胆地撰写了<也谈历史人物的评价>一文,批驳了那位教授的奇谈怪论,北京<铁道护路联防>杂志全文刊载。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系统积累的素材“常写”


快速丶高效地写作,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长期的素材积累。专家曾说过:“灵感只降临有准备的头脑”。“没有99%的汗水,就不会有1%的灵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长期积累,形成系统性的素材,并赋于时代精神,才能偶然得之,才会常写常新。


改革开放两年后我调北京<人民铁道>报广州记者站,当时我国南北只有京广铁路。全国各省丶市物资运往广东和深圳特区,京广南段的“坪石”站成为“卡脖子”区段,湖南境内各站积压众多货车。我曾多次到坪石站及湖南各站调查,从不同角度写过新闻稿,积累了很多资料。广州铁路局想方设法提高机车牵引吨数丶增加列车长度丶改进运输组织丶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和奖励制度等措施,使京广铁路南段坪石口区段接运能力增加了100万吨,受到原铁道部和国务院主管交通领导的表扬。在局办龙自强的帮肋下,1982年12月初,我写成调查报告<一百万吨接运能力是怎样增加的>,寄往<人民日报>编辑部,12月18日3版刊了半个版,并加了百多字的编者按,当天中央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摘要播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姬昌,在<关于调查报告的写作>一文中,详细地剖析了我那篇调查报告,得到充分肯定,此文以后入选周姬昌<应用写作概论>上册。


从调到北京做记者后,我开始注重文章标题的制作。身上随时带有小笔记本,见到报刊上有特色的好标题及时记录下来。自已订阅的各种杂志,每半年花时间剪贴优秀文章目录,现已收集各类精彩标题数万条。长期积累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资料库,在提炼的基础上,跳出新闻标题的范围,有了明确的标题新思维,正在写一本<美学标题纵横谈>。近几年先后写了<一言九鼎 笔挟风云>---欣赏毛泽东文章标题的艺术之美丶<巧设悬念之美 标题更加抢眼>丶<文章标题的对偶之美>丶<标题:意在言外含蓄美>丶<诗词楹联入题美>丶<俗语拟题 美不胜收>丶<善用幽默 以趣取胜>---文章标题美学谈丶<标题的神丶情丶味之美>丶<与时俱进 题贵创新>丶<评论式标题 激起共鸣就是美>等20多篇文章,北京<铁道护路联防>杂志丶<广州铁道>报通联版已选登一部分。


在铁路做宣干丶秘书丶记者丶护路办副主任的近40年中,注意收集毛泽东与铁路的相关资料,2013年10月写过5000字的:<毛泽东与湖南铁路的不解之缘>,从大革命初期毛泽东深入长沙铁路基层,了解工人疾苦丶创办工人夜校丶建立党组织丶组织长沙工人游行,声援岳州和郑州铁路工人大罢工;解放以后对湖南“三线”铁路建设的关心等。北京<铁道护路联防>杂志>丶湖南省委<湘潮>杂志全文刊用。


近10年来,特别收集了毛泽东身边秘书丶医生丶警卫人员等的回忆文章,读过汪东兴的著作,在系统掌握素材的前提下,认真写了万余字的<流动“中南海”传奇>---毛泽东离京专列纪实。以“在专列上 毛泽东办公开会 决策大政”;“在专列上 毛泽东调查研究 纠偏改错”;“在专列上 毛泽东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在专列上 毛泽东慈祥如父 关爱有加”;“在专列上 毛泽东镇定自如 遇险不惊”五个小标题,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71次乘坐专列的故事,<龙潭文苑>等杂志刊载,网上传播甚广。


“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见<周恩来论文艺>)。“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没有长期生活积累,没有系统的历史素材,就不可能完成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


以上“四写”只是笔者多年来传统写作实践的回忆与体会,必然会挂一漏万。这只是抛砖引玉,后面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希望文友们施展才华。


( 注:“乐耕斋”笔者家中书房名)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王成宗:桃源县龙潭镇人。原北京《人民铁道》报首席记者; 叶落归根回湘后,任湖南省铁路护路联防办副主任、 党支部书记。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 事、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先行笛声》《三湘四水的见证》等9部书,约430万字。主编过《湖南铁路40 年》《为了三湘大动脉畅通》等5本书。


桃源文库 · 王成宗 || 练笔多年的四点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京广铁路   辛亥革命   桃源   湖南省   专列   长沙   湖南   与时俱进   文库   美文   北京   中国   素材   形势   熟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