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林语堂曾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我们走在路上,来来往往寻寻觅觅,也许就是为了得到一个知己。


知己难得而人生长恨水长东。


年轻时代的张爱玲认为,人生有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三大恨事。


她这一生,亲情疏离,爱情最终也幻灭,却遇到了一位相知相惜、相互扶持的知己。


在她充满流言与传奇的一生中,爱归爱,恨归恨,这份可遇不可求的缘分,该是此生最大的慰藉吧。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我是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


张爱玲的童年充满漂泊与离别的色彩。


出生于上海,两岁搬去天津,也去过北京,八岁又回到上海。她后来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作为孩子成长阶段最重要的角色——母亲,在张爱玲最初记忆中是缺失的。为着理想和自由,黄逸梵这位新女性抛下一对小儿女,跟小姑离家出国留洋。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黄逸梵


几年后,母亲回来了,给年幼的张爱玲带回诗和远方。母亲很快跟父亲离婚,然后再次出国。张爱玲也离开家,开始在校住读。


这样的童年难免孤独。孤单的时候,总想找一个朋友。


十二岁那年,有天晚上,张爱玲和一个同学在宿舍走廊散步。月光朗朗,气氛适合抒情,那位同学说:“我是同你很好的,可是不知道你怎样。”


张爱玲郑重回应:“我是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


这句话,把她自己和身旁的小伙伴己都感动了。


很多年后,张爱玲成为上海文坛杀出的一匹黑马,以笔画心,煮字疗饥。


同样有月亮的夜晚,借一支笔追忆童年,那句“只有你”,被她自嘲为因为当年的月光,以及自己天生写小说的心性。


时光漫漫,曾经的私语早已风流云散,交换私语的人也已相忘江湖,想起那个夜晚,只剩下心中莞尔——


小时候天真又无邪,孩子间的友情可以简单、纯粹、无条件。那时说过的话,到底不能作数,因为童真无瑕,也因为人生刚刚开始。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童年张爱玲


所以,当年的一个人、一句话、一轮月,最终被岁月兑换为心中莞尔。


经济学家林采宜有这样一种观点:


童年的朋友,犹如童年的衣服,长大以后,已经没法穿了;


同样,年轻时的朋友犹如当年的衣服,现在穿,尺寸款式都不在线。


思维不在一个频道,端着酒杯,也只是跟酒干杯。


最怕久别重逢前是记忆里的旧人,不期而遇后却成了现实中的路人。


不管爱情,或者友情,有时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像她这样的朋友也总算了不得了。”


张迷应该都知道,她有一个闺蜜叫炎樱。


十八岁那年,张爱玲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因为二战转入香港大学。炎樱是她的大学同学。


这是一个富家女,活泼热情,大大咧咧,乐观到无可救药。炸弹掉下来,大家逃命都来不及,她独自呆在学校宿舍,边洗澡边唱歌。


也许,溢出来的快乐可以填补孤单的空虚,于是两人走到一起。


她俩一起穿过沦陷的香港,去寻找心仪的唇膏,一起站在路边摊前,吃油煎的萝卜饼。张爱玲画画,由炎樱着色,青蓝的色调深得她心。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张爱玲与炎樱


学校毕业后,她俩一起从香港回到上海。和以前一样,逛街、看电影、吃蛋糕,费用AA制。


炎樱和妹妹开了爿时装店,张爱玲也入股成为合伙人,三人各司其职。


张爱玲出版小说集《传奇》,炎樱画的封面让她非常动心。炎樱说话有趣,张爱玲用心记录下来,编辑成《炎樱语录》,收入自己的书中。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在乱世的孤岛,她俩因为脾性互补、情趣相近而成为好朋友。隔开岁月之河,站在彼岸回望这份友情,两个人并非一路人。


一个热衷美食、交友、八卦与恋爱,开口闭口总喜欢 “我我我”,一个想在精神领域寻觅“一点顶红顶红的红色,或者是一点顶黑顶黑的黑色,作为她的皈依。”


层次不同,追求不同,感情淡化是早晚的事。


后来两人先后去往纽约,人,成了漂洋过海的人;情,也成为时过境迁的情。


炎樱在信中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使得张爱玲不再理她。


据说张爱玲回信说,不喜欢别人老是跟她聊几十年前的事,搞得自己像个死人。


她俩算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最终渐行渐远渐无声。


“真正互相了解的朋友,就好像一面镜子,把对方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反映出来。”


这是张爱玲在成长过程中树立的友情观。


多年以后,张爱玲在写给邝文美的信件中提及自己对友情的态度——对朋友向来不抱太大期望,以前对炎樱就没有幻想,如今仍有基本上的了解,“像她这样的朋友也总算了不得了。”


张爱玲的心,是海底的珍珠;炎樱的心,是海面的浪花。


最好的友情,不仅可以一起吃喝玩乐,回首过往,还能够携手并进,一起成长。


你一味流连过去,我更想面向未来,只能分道扬镳,各走各路。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我真开心有你,否则告诉谁呢?”


“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太危险了。命运的安排多好。”


在信中,张爱玲向邝文美这样表达情衷。


张爱玲三十二岁那年去往香港。当时,美国新闻总署取得《老人与海》中文版权,负责人宋淇登报征求翻译人选,张爱玲报名应征。


英文腔的发音、得体缓慢的语调,让宋淇留下深刻印象。借此因缘,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一见如故。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宋淇邝文美夫妇


为避开外界搅扰,张爱玲在宋家附近租了间小屋,闭门写稿。他俩为消解张爱玲写作的寂寞,经常抽空去看她,天南地北地聊天。


有时邝文美一个人去,不管聊得多起劲,每到七点多,张爱玲就开始催,让她回家享天伦之乐。为此,张爱玲赠对方一个昵称:我的八点钟灰姑娘。


邝文美上班要坐很长时间公交,张爱玲很愿意陪她一起坐车,说说话,消磨路上的无聊时光。


你对我关怀备至,我对你也体贴入微,这是好朋友之间起码的在乎与真心。


1955年,张爱玲离港赴美。离别的码头,转身的瞬间,她感觉天地轰然倒塌,泪流不止。


在异乡,第一封信就是写给邝文美:


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核心。我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


宋淇、邝文美的名气虽不及张爱玲,却也各有魅力和才识。


宋淇是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对红楼梦研究颇有心得。邝文美既能创作,也能翻译,宋美龄还曾邀请她当私人秘书。


在张爱玲眼里,邝文美细致,坚强,兼有宝钗黛玉的特点,又像《半生缘》里的顾曼桢,清丽如水。她在给邝文美的信中写道:“有时候对着你,简直觉得一阵阵清香,令人心醉。”


离别后,张爱玲喜欢在脑子里跟邝文美说话,不管是写作、健康、人情,还是衣服、美容、梦境、絮絮叨叨,事无巨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生命终结。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邝文美


她在信里说:“我真开心有你,否则告诉谁呢?”


除开学识,邝文美极富涵养,对张爱玲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开箱子找完东西忘了把毯子放进去,得重开箱子,本来要烦怨,想一想文美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她就不生气了。


又比如,屋子外面修马路,吵闹声扰乱心绪,想一想文美不会这样,她也就心态平和了。


志同道合,才识相当,一个人的积极乐观对另一个人潜移默化。


互相欣赏,彼此关爱,做一件事时从对方角度出发,肝胆相照,痛痒相关。


这是张爱玲与邝文美的交往,也是世人向往的友情。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世间,遇到爱和性都不难,难的是遇到懂得。


对张爱玲来说,胡兰成固然能读懂自己,却不愿护全她。炎樱、桑弧虽然了解她,也只是了解一部分。自从遇见邝文美,才知世上还有人,懂得她的每一方面。


邝文美知道她除了清高凉薄,还有风趣可爱,也能从小地方看出她的天真单纯。


有时候,同别人诸般解释,最后仍是对牛弹琴,和心有灵犀的人交流,自己还没开口,对方已说出你心中所想。


因为这份懂得,与心有灵犀的痛快,张爱玲告诉她的“八点钟的灰姑娘”:


希望你有空就写信来,如果一年半载不来信我也不会不放心,反正总会一直惦记。


她又叮嘱对方,没空千万别写信,一切都可以想象。不管隔开多久,相信重逢时一切如故。


世事沧桑,没有安全感的人会觉得什么都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是人与人之间信得过的关系。


张爱玲出版书籍《续集》,自序部分由宋淇代笔,张爱玲看完只改动了一两个字。为帮助张爱玲的事业,宋淇陪上时间和精力,为他人做嫁衣,却是义不容辞。


邝文美为宣传张爱玲的剧作,写了关于她的文章,张爱玲十分满意,看了感到“通体舒泰”。


托邝文美在香港买了衣料找裁缝做的衣服,她收到后,回信表示满意到极点,又希望文美没太费事,否则不过意。


张爱玲后来同赖雅结婚,她只想让邝文美、宋淇二人跟他见面。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张爱玲与赖雅


点点滴滴,岁岁年年,越积越深的信赖由此可见一斑。


遇到邝文美,张爱玲收获了一位人生知己,也领悟一份积极温暖的友情观:“好朋友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兄弟姐妹。”


因为在张爱玲心中,邝文美不仅像自己,简直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挚友也好,知己也罢,信任与懂得都是双向的。


邝文美将在沉重家累中保持良好心境视为修行的进步,将这份小自豪写信告诉给张爱玲,知她不会见笑,因为张爱玲知她最深。


张爱玲在信中写道:


“我想必积了什么德,才有你这样的朋友。”


邝文美同样在信里强调:


“这些年来,你一直把我们视为知己好友,就因为我们从未辜负你的信托。”


因为志趣相投而无话不谈,因为深刻懂得而深度信任。


有事定相助,无事常相思。深情厚谊,莫逆于心。


凭借这些,张爱玲与邝美文成为性情相仿的朋友,也是遥遥相念的亲人,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浮云一别,流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大家日渐衰老,病痛缠身,感情却未淡化一点点。


交往四十多年,张爱玲与邝文美、宋淇夫妇通信共计六百封,超过四十万字。


行至暮年,张爱玲被各种病痛折磨,神秘的跳蚤常常咬啮着华丽的生命之袍。


张爱玲&邝文美:灵魂相似的人,总会相逢


她担心自己心脏病突发倒下,便把存款单尽早安排,将邝文美、宋淇夫妇作为受益人。临了,又将遗产交予邝文美、宋淇夫妇全权处理。


凭借彼此深刻的懂得、无所保留的信任、绵绵不绝的挂念,张爱玲与邝文美心灵上的联系至死方休。


这样一份情义,恰好是对两句古诗的完美诠释,也是她俩在信件中的自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图片 | 《滚滚红尘》剧照、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红楼梦   才识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香港   美文   上海   夫妇   知己   童年   灵魂   衣服   母亲   心中   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