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文/Niki

编校:秋秋谈 花开时节



有写作新手说:“我每天都在努力看书写作,相比同期同学来说,已经付出足够多、做得足够好了,为什么还是不能签约,不能成为优秀作者呢?”


有上班族说:“人和人之间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就算我一辈子不吃不喝,也不可能挣到人家富二代的十分之一,我何必那么拼呢?”


蔡垒磊说:“我们的困扰,大都源于自我认知不足。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知,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自身的幸福感也会显著提高。”


那么,我们要如何突破自我认知呢?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蔡垒磊的《认知突围》这本书,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只有保持清醒和不断努力,并持续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度,避免不必要的烦恼。


作者蔡垒磊,是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创办了自己的知识平台。由于他对人对事有极其深刻的洞察力,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可。


下面,我们来分享书中的三个主要内容:机会与努力相辅相成,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持清醒,不断努力;有效的努力,是建立在认真思考和走心的基础上的;提升幸福感,需要我们与自己比较。




01机会与努力相辅相成,我们能做的只有保持清醒,不断努力


有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我们不具备开启它的条件,即使机会来了,也无法抓住它。


另一些人却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有没有翅膀都不重要了。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比如近两年爆火的抖音,就是这样一个风口,为很多普通人开启了人生的加速赛道。


入驻抖音,不需要跨越很高的门槛,只要掌握它的操作原理,即可成为抖音大军中的一员。


在演艺界打拼就难了。有数据表明,90%的演员处于失业状态,只有2%的演员能够靠演艺收入养活自己。


这些失业的演员,他们不努力吗?不是的,他们也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从未懈怠,只是缺乏机会罢了。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就连腾讯CEO马化腾都说,创业初期70%靠的是运气。


360公司董事长也说过,“我特别讨厌成功学,成功的运气成分太大。”


尽管外界很多声音都认为,努力不如机会和运气重要,但这并不表明,努力就不重要。


毕竟,风口过去的时候,没有翅膀的猪还是会摔下来的。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确地认知到,不论机遇是否来临,我们只有保持不断的努力,坚定这份信念,才能够在机会到来的时候,稳稳地抓住它。


就像作者所说,只要你的进步幅度跑赢竞争加剧的幅度,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当红小生王一博,近年来倍受媒体和广大网友们的追捧。


在节目《创造101》中担任导师时,被学员问到,“老师,你觉得努力和运气、天赋哪个重要?”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他回答说,“70%的努力,20%的天赋,10%的运气。”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闪闪发光的大男孩,在离家打拼近十年的路上,被泼过脏水,曾带病上台,甚至在赛车时险些丧命。


尽管摔过无数次跟头,他却从未停下努力的步伐。


正因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不浪费自己的天赋,所以在机会来临时,他才能大放异彩。


此外,与其在原地踌躇,执著于机会与努力的孰轻孰重,倒不如先踏出去。


正如作者在书中的观点,先做起来,机会可能就会出现。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日本一位叫吉田的作家,曾是个繁忙的妇产科医生,自己带着两个娃,肚里还揣着一个,她却能挤出时间考取了哈佛大学。


她在自传中提到,不是等有了时间以后才开始,而是开始做了就会产生时间。


一旦开始做想做的事情以后,头脑自然会为此找寻出路。


或许很多人认为,大部分成功的人都很努力,但努力的人中只有少部分才会成功。


也正因为抱有这种心态,才会在努力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丢掉了初心。


在探测机遇的触角长度还不足够时,就放弃了成长,也就失去了抓住机会的可能。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前行,持续努力。


失败也好,怀才不遇也罢,那都不是我们的终点。




02有效的努力,是建立在认真思考和走心的基础上的


前年,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曾引起广泛议论。


在“写”博士论文期间,他曾多次晒出自己写到崩溃的照片。直到真相大白,大家才明白,这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假象。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会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努力学习的照片,其实只是自我感动,并无实际意义。


还有一些人,原先在朋友圈很活跃,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他们关闭了所有社交媒体。直到再次见面时,才发现他们早已改头换面,有些人成功减肥30多斤,有些人取得了更高的学位证书。


Derek Sivers是全球知名的独立音乐人CD网站CD Baby的创始人,他曾分享过一个真知:当我们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公之于众,并得到大家的承认时,思维定势会给我们一种目标已经达成的假象,而这种提早来临的满足感并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反观那些真正努力并卓有成效的人,大都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的人,并非只是做给别人看。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可取的努力姿态——没有思考的勤奋。


仔细回想下,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是不是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每天都很努力,就算是课间休息,甚至到了吃饭的时间,还在埋头学习。


然而,一到考试,成绩却并不如意。


还有一些同学,每次都会花大量时间把错题摘抄到本子上,然而,下次再遇到这类题目时,仍然会犯同样的错。


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深度思考,只是低质量的勤奋,那这种努力就只是在自我感动,既浪费时间,也毫无意义。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正如雷军所说,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你要大胆地想,认真地干,在探索的路上不断投入,只有不断地突破,努力才有不断的收获。


也就是说,所有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


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努力是一件目的性、内生性、效率性兼具的事。


努力很重要,正确的努力姿态和方式更为重要。




03提升幸福感,需要我们与自己比较


曾经有篇文章写道,在德国,幼儿园和学校是故意弱化竞争的,比如教室门口的海报上写着“不是最快的就是胜利或者最好的。赢家是将自己做到最好的人”。


学校也很少有竞争性的活动,遇到节日表演,老师会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人都有发言和表演的机会,尽可能做到公平。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而对于学习成绩,学校也是保密的,并不会通过排名让孩子视彼此为竞争对手。


有的人可能会问,没有竞争和比较,那还怎么进步?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并不是靠和别人比较才获得优异成绩的。


相反,优秀且幸福感很高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特征——关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比较。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扪心自问,当我们看到熟悉的人在朋友圈一边晒出高额的月收入,一边抱怨辛苦时,会不会和他们比较?


还有一些标题为“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天价学区房”“你还没月入过万?”的文章,看了是不是很烦恼?


对于这些贩卖焦虑的信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屏蔽”。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过滤和屏蔽。


如果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不再与他人比较,自然就不会因外界纷扰而焦虑,从而提升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我们的困扰,大都来源于认知不足


另外,作者在这本书中补充道,与自己的比较,实质上是一种状态上的切换。


比方说,一位出身高贵、家财万贯的人,相比一位白手起家、最后功名成就的人,前者的幸福感远没有后者的强。


与自己比较意味着,不断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地向上一个台阶,那么在这个自我打磨与蜕变的过程中,我们也将会累积起更多的幸福感。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当我们意识到机会和自身的努力同等重要时,就不会再抱怨命运不公。


当我们能够专注于思考和高质量的勤奋时,就不会再陷入消沉迷茫。


当我们不再与他人比较而关注自己的内心时,就不会再苦于生活的锤炼。


愿每个坚韧勇敢的生命,都能够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体验人间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认知   都会   风口   美文   天赋   勤奋   困扰   幸福感   运气   清醒   演员   自我   目标   努力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