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传》观后感

《刘邦传》观后感


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小说《刘邦传》,平心而论,文笔一般。不过主人公刘邦的逆袭人生,还是挺励志的。


在人均寿命才40岁左右的秦汉年代,刘邦他老人家38岁才结婚、48岁起兵造反、50岁掀翻秦朝、54岁一统天下、60岁讨伐匈奴、61岁高龄还能意气风发的高唱出不可一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传》观后感


刘邦这厮在年轻时天天就知道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斗鸡走狗、不干正事,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混。刘混混虽然看起来很混,但他却为人真诚仗义,因此交结到了了很多朋友。比如狗贩子樊哙、车把式夏侯婴、鼓吹手周勃,甚至连地方官吏萧何、曹参也跟他来往密切。


刘邦一生没读过什么书,充其量也只是能认得几个字而已。刘邦不仅自己不喜欢读书,他还看不起读书人。当年有儒生去见他,他不但嘲笑那些儒生,还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用他特有的流氓行为,在人家的帽子里撒尿,以此表示他对儒生的鄙视。这样的一个十足大混蛋竟能事业有成,也确实是颠覆了我等常人的传统认知了。


时势造英雄,英雄借时势。混混刘邦的成功逆袭,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遇到那样一个特殊时期,哪来的天下群雄纷纷造反打天下。毕竟造反这样的事情,只可能在乱世里才会出现。当下盛世和平安定,谁再举着镰刀锄头去造个反试试,一个乡镇派出所就可以把你们给团灭了。


《刘邦传》观后感


老汉刘邦刚起兵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没财团支持,二无车马粮草,三缺精兵良将。但难能可贵的是,刘邦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存在很多不足,所以特别重视人才,而且能听进去这些人才的劝谏。得人才者得天下,刘邦的天下,是众弟兄们帮他打下来的。


刘邦涉险经历鸿门宴后,委身低处,藏锋守拙。正所谓“水低成海、人低为王”,刘邦最后之所以能在楚汉相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跟他平时善于笼络人心是分不开的。他不断拿出巨大利益以收买人心,在取得了诸侯王的支持后,刘邦最终得以成功地将自己曾经的老大楚霸王项羽给消灭掉了。


若个人的能力与魅力,刘邦绝对比不上项羽。但搞事业更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而非个人影响力。刘邦打造了一个能够纵横天下的高效团队,靠的就是用利益去笼络人心。这个办法虽然很老套,但也很实用。


愿意与人分享利益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层次低的人守着自己那点利益不放,而层次高的人更愿意通过付出和共享,以此来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刘邦传》观后感


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让韩信带兵、让张良谋划、让萧何治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每一个人才都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刘邦用人之道的核心。


刘邦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史书都是后人书写的,难免存在有个人观点,偏离了正史也是有可能的。就像《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记,不一样的。


《刘邦传》,就是一本用来消磨时光的普通小说。看完了,没啥收获,只是多记住了几个历史人名,顺手写了篇观后感,仅此而已。


《刘邦传》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刘邦   项羽   车把式   斗鸡走狗   史记   楚汉相争   笼络人心   儒生   高效   观后感   混混   美文   帽子   利益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