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树萌芽,百虫出洞;人牛下田,耕耘播种。


农历二月初二是“农耕节”,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我这心里一直有个疑惑,“二月二、龙抬头”可能是因为方言原因,而误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原话应该是“二月二、牛抬头”,或是“二月二、犂抬头”。


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觉得其中原因还是有很多的,虽然有点儿牵强。路过的群众,见仁见智吧:


1、华族是个农耕民族,正月过完就该正式下田耕作了,在远古时代,这可是需要选个好日子来举行祭天拜神仪式的。就这样,“二月二春耕节”与“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洗晒日”、“九月九重阳节”一样,成为了一个传统民俗节日。


2、古时代耕田的主力是“牛”这种力大无比、任劳任怨的动物,牛曾是农耕民族诸多部落顶礼膜拜的图腾。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而“龙”这种神物的脑袋,就是一个长着鹿角的牛头。窥斑见豹,由此也可见牛在古代的地位之高。


3、可以呼风唤雨的龙是先祖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吉祥物,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在古代,“福”字就是有一口田、“家”就是棚下养了猪,“龙抬头”也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日子蒸蒸日上。


4、吃瓜群众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耕田的犂耙是个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一条抬头望天的龙型?几千年来牛耕田拉的犁耙,其外观形状几乎就从来没变过。


5、民谚说“春雨贵如油”,而龙是一种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神物,纯朴的古人希望龙在“农耕节”这天能从蛰伏中醒过来,为大地降下甘霖,故而“龙抬头”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


祥龙抬头,吉日佳时,春意盎然,心情大好。随手赋得打油诗一首,祈福未来一切如愿:


龙蛰伏,百虫藏入土;

龙潜渊,万物齐沦丧;

龙苏醒,大地迎暖春;

龙抬头,赶走忧和愁;

龙降霖,风调又雨顺;

龙飞天,憧憬在心间;

龙在野,希望满田野;

龙呈祥,秋收满仓粮。


二月二,龙抬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华族   春雨贵如油   神物   风调雨顺   农耕   呼风唤雨   图腾   美文   好日子   寄托   万物   抬头   大地   群众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