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秋已暮,露成霜,从容向晚,微笑向寒


今日霜降:秋已暮,露成霜,从容向晚,微笑向寒

今日霜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满园的枫叶红透,满地的落叶金黄。

一片沧桑中,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对于霜降这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在这个秋的尾奏上,萧杀之气也演绎出极致,草木黄落,蛰虫冬眠,该飘零的飘零,该潜藏的潜藏,万物寂然。

从满目金黄,到遍地枯黄,我们目送的是一个季节的流逝,迎来的是一段生命的成长。

人生是一场修行,红尘就是我们的道场,纵然昼愈短,夜渐寒,也要从容向晚,微笑向寒。

不忘根本,藏器待时

霜降分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已到,冬天将临,对气候敏感的小虫小兽们,不跟凌霜傲雪和严寒做什么争斗,而是把洞口堵起来,准备进入蛰伏状态。

《逸周书》中说:“霜降之日,豺乃祭兽”“豺不祭兽,爪牙不良”。霜降节气,狼开始捕猎储备过冬之粮,捕到猎物后,它们会先将猎物陈列祭天,表示对天地的敬畏与不忘本之意。

古代的人,在收获新谷之后,也会先用来祭天,表达的是同样的心意。从前,不论是人是兽,都对天地自然有着深沉的感应,不像住进高楼享受空调的现代人,对天时地气的感受越来越钝。时间会证明,这是一种可怕的退化。

当人切断了与天地自然同气相应的联系,也就意味着被天地自然所抛弃。

眼前的可怕之处,则是这不忘本、懂敬畏、知感恩的心意,也正在越来越弱。

人心凝聚不到一起,自心浮躁戾气沉不下去,陷于利益争夺相互倾轧,也许正是这种退化的当下报应。人们不再能理会庄子“天地并生、万物为一”的真意。

人活着,要不忘本,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证明你还有本,还没有离了本。能够敬畏天地,我们才与天地连为一体;懂得感恩他人,才证明我们与他人、世界有着走心的连结;只有不忘本、守住本,我们心中才能安定,步子才能踏实,人生才能稳当。

《周易》讲:“履霜,坚冰至。”

寒霜满天之后,很快就要冰天雪地,以后的道路会越来越艰难。

此时能做的,最好就是静静蛰伏等待,“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横戈待旦,蓄势待发。

人做事需要掌握时势和时机,时机不对就不要出头,没有机会就不要盲动,要保存实力,待时而动。

在时机不到的时候,就安心修养自己、锤炼本事。时机一到,就能一飞冲天。

关键是我们能否把握当下,时时修炼自己,不断积淀提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会蛰伏,学会等待很重要。

但,学会修炼心性、积累学识和才能更重要。

从容向晚,微笑向寒

古人用露水来表示秋天的进程。

白露到霜降,这历程也像极了人的一生。

正式进入秋天的节气为“白露”,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一如青春的脆弱和纯洁。

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一如人到中年,饱经人世寒凉,遍历人情冷暖,变得通达人情世故而不失人情味。

“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此时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寒霜初降,一如人到老年,以苍茫智慧洞悉生命的奥秘,知天命而乐人生

大地白霜,秋风萧瑟,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严霜使得百草枯黄,却让红叶在秋色中醉颜欢笑。

“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充满激情,像火一样。

红叶越是经霜打,就越是妩媚娇艳,楚楚动人,她们在秋日寒凉中的赤诚烂漫,弥散出的是阵阵暖意、片片绚烂。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风华正茂时活得气象万千,平步青云时活得淋漓酣畅,更在于寒凉低谷时,即使无人问津,也要活得坚韧镇定。

我想,人生也应该像这漫山红叶一样,无论是薄霜一片,还是肃杀晚霜,始终炽热、艳丽,从容向晚,微笑向寒,尽情绽放生命的美。

无论是行走在自然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无论是薄霜一片,还是肃杀晚霜,只要我们始终葆有温暖而坚定的内核,展示的是对生活的善意与真诚、热爱,那么我们的内心就永远是柔软的,安宁的,从容的,强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霜降   向晚   待时而动   从容   寒露   寒凉   节气   露水   敬畏   红叶   美文   时机   秋天   自然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