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借贷业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门类之一,我们总会在古装剧中看到"当铺"这样的店,这就是借贷业中的一个体现。宋朝时经济发展繁荣,自然也少不了借贷业的发展,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背景也给借贷业带来了发展的有利条件,使宋朝的借贷业变得有体系、有制度。

在历史上,宋朝的借贷业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从中不仅可以体现出当时的金融状况,也可以看出宋朝社会有关的其他情况,给宋朝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古代当铺

一、追根溯源:宋朝民间借贷的种种原因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因为经济发展繁荣,所以传统金融业在这个朝代也有所发展。

借贷业在宋朝的发展规模非常普及,民间借贷的情况数不胜数,当时的宋朝在借贷业的经营者和借贷的对象上都有好几种情况,放贷者主要分为官僚、商人、专营借贷者等等。而借贷的对象也在不同的阶层出现,其原因也由很多因素构成。

1、农民的借贷

农民借贷一般都是出于形势所逼,但是这种情况却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事。北宋陈舜俞就描述了当时的大致情景:

"千人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犁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匹夫匹妇,男女耦耕,力不百亩,以乐岁之收五之,田者取其二,牛者取其一,稼器者取其一,而仅食其一;不幸中岁,则偿且不赡矣;明年,耕则称息加焉,后虽有丰获,取之无所赢而食矣。率五年之耕,必有一年之凶,彼乐岁丰年犹不免盻盻之,若衣食之不足,凶年求免于寒饥,难矣。"

由于可见当时的农民借贷主要是为了逃脱饥寒之苦,农民也会因为灾荒或缴纳沉重的地租或赋税而借贷,也有些会因为祭祀、婚嫁、丧礼借贷,还有的因为生产而借贷。总之农民借贷主要都是为了维持日常生活,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宋代《清明上河图》郊野耕作的农民

2、小手工业者的借贷

小手工业者也就是小工商业者,这些人平时都以手工或贸易为生,有的会借贷为了还债,还有的为了自己的经营生产而借贷,尤其是盐业,已经依赖于借贷来经营,楼钥就曾作诗:

"亭民亦良民,孰谓俱无赖。官吏既扰之,兼并责逋债。熬波亦良苦,乐岁犹菜色。输盐不得钱,何以禁私卖?所在积蠧久,良法寝多坏。"

3、官僚、士人阶层的借贷

这一类人的借贷原因丰富多样,官僚按理来说应该是无需借贷才对,但其实有很多商人会为了生产经营而借贷;还有些也会因为缺乏资金而借贷。其实宋朝时,除了比较高级的官僚以外,低级的官僚场务俸禄一般都很低,待遇也普遍较低,而且很多文人士人在出仕之前的生活都非常艰辛,所以他们也会为了科举赶考、求学、购书等事情而借贷。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到了后期由于官员借贷情况太多,而且官员借贷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不满,也容易助长官僚腐败之风,所以宋朝后期禁止官僚借贷,不过后来又发展出了专门向官僚放贷的部门。

除了以上三种以外,还有军队中的军官和士兵也会借贷,由此可见宋朝时的借贷涉及规模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各个阶层,但以农民借贷为主,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困导致。

二、《青苗法》——借贷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篇章

《青苗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时的常平仓,在宋朝时起源于宋仁宗时期,此时正处于变革时期,当时王安石就在鄞县实施了"贷谷于民,立息以偿"的做法,就相当成功。与《青苗法》最直接有关联的就是王广廉在陕西地区私自开设借贷,在《宋史》中有记载:

"广廉尝奏乞度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陕西转运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

朝廷中此时也正在讨论关于青苗法的事宜,当时王安石决意要实行青苗法。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王安石实行《青苗法》

《青苗法》使宋朝的借贷逐渐形成了体系,这部法度中也制订了许多关于借贷的事宜,比如借贷次序和借贷数量等,青苗法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基本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却一直都在不断完善。

青苗钱的保管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宋朝政府在当时就加强了青苗钱财、谷物的管理,对其进行集中管理,不仅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因为《青苗法》的最初目的便是为了增加财政,所以这也注定了其实施无法长期存活,因为如果政府重视青苗钱发放的数量、收取利息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等事情的话,就必然会导致青苗法偏离一开始的目的,所以这个尺度非常不好把握。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王安石

而当时青苗法就对一些高阶层的上等户进行了"抑配"的做法,也就是强行借贷给他们,再收取其高昂的利息,这就会引起上等户的不满情绪,造成了他们对青苗法进行了激烈反对。

元丰八年(1085)时,宋神宗去世了,在神宗去世前,"神宗病甚不能言,宣仁谓曰,我欲为汝改某事某事,凡二十余条,神宗皆点头应,独至青苗法,再三问,终不应。"这导致了朝中原本的反对变法派开始呼吁要废罢青苗法。元祐二年时,青苗法被正式废除。

青苗法在借贷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部法度,给借贷业带来了许多规范性和借鉴性,它突破了唐朝时的临时救济性,变成了一种常态的正规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借贷需求,而且青苗法有利息,政府可以获利,这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宋朝的财政压力。不仅如此,青苗法救济贫民,也就使地主势力的经济来源减少,打击了商业资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兼并势力。

青苗法的设定给宋朝带来了许多益处和积极影响,也使宋朝时的借贷业更加有体系规范化。

三、深入人心的宋朝借贷思想:充满人性的借贷伦理

经济繁荣向来离不开思想的发展,而思想文化又能反映当时的经济诉求。在宋代的借贷业中,也同样有着支撑借贷业发展的思想文化,不论是放贷者还是借贷者都用"因果报应"作为思想武器,既限制了当时的高利息情况,也要求借贷者要偿还债务。

当时的借贷者们深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伦理思想和因果报应的说法,它深深的影响着借贷者们的生活和心灵深处,宋代时就有一句谚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理也",这些说法自动演变成了当时的借贷伦理,维护了当时的借贷机制,这些思想深入人心,有利于当时社会借贷的和谐稳定,时至今日,这些说法依然被我们认可,也可以说明这些话语在当时有多么浸透人们的心灵。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大宋通宝(当拾)

当时还有"急人之困""反对苛求厚息"的借贷伦理,这些也形成了一种认为在别人科举等处境中免除利息这种善举可以带来幸运的思想,还有反对高利贷的社会风气,但是当时虽然很多人痛恨高利贷,却依然有很多人依赖于高利贷。

而当时的放贷者的思想主要以《袁氏世范》为中心。

一是认可放贷取息的做法。在10到13世纪的欧洲,虽然有借贷现象的出现,但是借贷业的经营从来都不被认为是合法的,而宋朝时虽然抨击高利贷的行为,但是从来没有直接否定,并且还主张经营借贷业去谋取利益,甚至还直接写入了家族规范的道德范本中。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成熟的宋朝借贷业,是如何繁荣大宋经济的?

《袁氏世范》

二是反对强取厚息。袁采也就是袁氏,他主张对农民进行帮扶性质的借贷行为,不能对其强取厚息,他采取了调和主义的态度,主张少取利息,让农民能够经营下去,这样放贷者也能拥有长期的效益。而且袁采认为,如果对借贷业做出不道德的厚息强取做法,也会危及子孙,即因果报应的说法。当时的宋人很相信因果报应的观点,他们甚至认为很多地主借贷后来破产颓靡都是因为因果报应造成的,这正说明了因果报应观点在他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这些借贷思想在当时有效的规范了借贷业的秩序,不论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大多数都能遵循这其中的道理,也有利于借贷业维持和谐的行业纪律。

宋朝经济的繁荣在今天依然被人们所熟知,那时的借贷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维持了借贷双方,即借贷者和放贷者之间的平衡,也满足了两方的利益需求。宋朝借贷业的发展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很多人性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宋史》

《王安石全集》

《历史变迁和民间高利贷》

《宋代经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宋朝   宋史   神宗   青苗   经济   因果报应   高利贷   官僚   宋代   利息   伦理   繁荣   成熟   农民   原因   思想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