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临终前,在信中向聂荣臻提出请求: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

白求恩临终前,在信中向聂荣臻提出请求: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请求,让我们来追溯这位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的传奇一生。一个出身显赫的医生家庭,从年轻时就显露出了独特的个性和冒险精神,他为什么会抛弃优渥的生活条件,远渡重洋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他在中国战场上作出了何等卓越的贡献?他与前妻彭尼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爱情纠葛?临终前,他为何还惦记着离婚多年的前妻?这一串疑问让我们进入这位医学界传奇的非凡人生。

豪爽不羁的人生追求者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林区小镇,家境十分殷实。他的祖父是著名外科医生,父亲是虔诚的长老会牧师,母亲也是长老会的信徒。白求恩自小就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和独立个性。

年仅6岁的白求恩,就独自徒步上路前往200多公里外的多伦多城市,想要一探究竟。不料半路迷了路,被警察发现后送回家中。面对愠怒的母亲,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尝尝探险的滋味!"这句话彰显了他追求自由、不甘平庸的个性。

8岁那年,对生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白求恩开始自行解剖小动物,并亲手切割牛腿研究其骨骼结构。母亲无奈地看着满身是血的儿子,只能由衷赞叹"这孩子日后必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外科医生"。

上学期间,为了资助自己的学费,白求恩每逢假期都会到城里送报纸、给穷人当临时老师,从不摇身一家之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随加拿大远征军前往欧洲战场,从事战地救护工作。这些经历让他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疾苦,同时也磨砺了他在战火纷飞环境下工作的本领。

1923年,经过艰苦的学习,白求恩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同年,他遇见了一位央格鲁萨克逊美人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两人相识相爱,最终在伦敦的大教堂举行婚礼。随后,新婚夫妇开启了环欧洲的蜜月之旅。

1924年,白求恩拿到医生执照后,携妻子彭尼移居美国底特律,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凭借出色的医术和独特魅力,白求恩在这座工业重镇迅速崭露头角,收入可观。他不仅拥有豪宅名车,还十分热衷于艺术创作,画作精湛让人拍案叹观。此时的白求恩可谓集俊朗外表、高贵身份、卓越技艺、幸福家庭于一身,成为令人艳羡的"六边形"成功人士。

然而,1926年,如日中天的白求恩却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击——他感染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为了避免传染给妻子,他毅然与彭尼提出离婚,独自前往纽约接受治疗。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白求恩亲身体会到了富人和穷人在就医上的悬殊差距,这让他开始反思现有的社会制度。

经过顽强的治疗,白求恩不仅痊愈了,更掌握了"人工气胸"这种治疗肺结核的新方法,从此成为推广这一方法的先驱。1929年,恢复健康的他与彭尼在蒙特利尔重新复婚。但两人性格迥异,婚后矛盾很快暴露,最终再度离婚。

正是这一段坎坷离奇的经历,让白求恩对社会制度产生了彻底的觉醒和反思,燃起了他改变医疗体制的理想。1933年,他成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为加拿大现代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奠基。1935年,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并立志要为全人类谋福利。1936年,他更是亲赴西班牙内战前线,领导加拿大医疗志愿队坚守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创造了野战急救系统的雏形。

一生经历坎坷离奇、追求理想不渝的白求恩,正是这种豪爽不羁的个性,让他成为真正的"人生追求者"。

初来华北即全身心投入

1938年10月,时年48岁的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遭受全面侵略的中国延安。在延安,白求恩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热情接待。毛主席详细询问了他的经历,对他在西班牙内战中展现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当时,国民党政府最高统帅蒋介石也通过电报邀请白求恩前往重庆大后方执业。然而,白求恩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他毅然决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医疗队伍,投身到最前线的战斗中去。

白求恩初到华北根据地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治工作中。他很快就展现出对八路军的由衷爱戴和对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一,他主动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全部财物四万美金全部捐赠给八路军,用于购买急需的医疗用品和设备,赢得了大家的敬佩。第二,他放弃享用干部伙食,与普通战士一起吃同样的粗茶淡饭,坚持和大家同甘共苦。第三,他亲自动手,带领医疗队冒着敌人的重重炮火搜救伤员。凡此种种,充分证明了这位外国医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也赢得了八路军将士们的信赖和爱戴。

在华北根据地工作期间,白求恩创新发明了许多简单实用的医疗设备和救护方法,大幅提高了八路军的急救效率和医疗救治水平。他发明了一种活动输血机,可以在战场上为大量失血病人输注同伴的血液;他缝制了一种小型携带式医疗包,里面装备齐全,便于随身携带;他还设计了一种担架式拉简车,可以安全快速地将重伤员送往后方医院。白求恩的这些发明均因地制宜、简单实用,切实解决了八路军在战时医疗条件艰苦的实际困难。

同时,白求恩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在西医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八路军战士,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医疗人员。很多年后,许多当年受教于白求恩的学生都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和院士。1939年初,白求恩更是亲率一支由其培养的八路军医疗队深入到正面阵地,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战斗结束后,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将阵亡的学生一个个抬回,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

总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白求恩以过人的勇气和决心,全身心投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中,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两次离婚婚姻生活坎坷

虽然白求恩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他的婚姻生活却颇为坎坷多舛。他一生经历了两次离婚的创伤。

1923年8月13日,33岁的白求恩在伦敦一座宏伟教堂里,与22岁的央格鲁萨克逊美人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缔结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婚姻。新婚燕尔之后,他们开启了环游欧洲的蜜月之旅。翌年,白求恩获得医师执照后,携妻子彭尼移居美国底特律,在这里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太平盛世并未持续太久。1926年,白求恩不幸感染了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为了避免传染给妻子,他毅然决定与彭尼分居,独自前往纽约就医。漫长的治疗过程让他深有感触,决心要推动医疗体制改革。1929年,经过三年多的分居生活后,身体康复的白求恩与彭尼在蒙特利尔重新复婚。

不过,新婚姻的美满仅维持了四年。由于两人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矛盾不断积累。1933年,他们最终再度走上了分手的道路,正式离婚。彭尼带着女儿辗转居住在纽约、伦敦等地。白求恩则转而投身于医疗事业,成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卫生顾问,并逐步加入了共产党。

婚姻生活的坎坷曲折,既源于白求恩工作繁忙、性格独立,也与彭尼生活作风奢靡、思想陈旧有关。两人在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终成致命伤。不过,即便在第二次分居后,白求恩仍会定期给彭尼和女儿寄钱资助生活。直到1938年远赴中国,他仍保留着与前妻的联系。

1935年,白求恩在纽约一场艺术沙龙上邂逅了热情洋溢的俄罗斯艺术家米高·斯科特。两人一见如故,白求恩还为斯科特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作。不久后,他们确立了恋人关系,并同居在白求恩在曼哈顿的公寓里。斯科特常被白求恩亲昵地称为"小马驹"。

斯科特对白求恩来说,是知心爱人,也是革命事业的拥护者。她鼓励并支持白求恩加入西班牙内战,亲自参与实践理想。之后,白求恩远赴中国抗日前线,斯科特依然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两人保持着无可挑剔的革命伴侣关系,直到白求恩在中国牺牲。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白求恩临终前,他却委托中国领导人将自己的遗物转交给彭尼,并为前妻拨发一笔生活费,甚至还向她道歉,感谢当年的生活点点滴滴。由此可见,尽管两人早已离婚多年,但白求恩内心深处,似乎对这段婚姻并未完全释怀。

身殒华夏永垂不朽

1939年初,白求恩亲率一支由他亲自培养的八路军医疗队,进入到正面战场的最前线。此前,他们在后方已为许多重伤员会诊治疗,为八路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日军的进攻日益猛烈,大量伤员滞留在敌后阵地无法撤离,白求恩决定亲自前去医治。

4月2日清晨,这支医疗队在白求恩的带领下,冒着敌人的重重炮火,深入到一个被日军包围的村庄。期间,他们不时需要在地堑里暂避炮火,紧急时刻还需用担架代步。白求恩一路指挥有序,手持望远镜观察敌人动向,时不时吩咐大家加快脚步,防止被敌人偷袭。

进入村庄后,他们迅速展开救治工作。白求恩身先士卒,走遍每一间房屋、每一个角落,手持手电筒仔细检查,确保不会漏下任何一位伤员。大约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找到并抬出最后一名重伤员。白求恩亲自为他们一一会诊并包扎伤口,务求做到面面俱到。

就在此时,一枚日军炮弹猛然落在医疗队驻扎的地方,白求恩和医疗队员们随即遭到了袭击。白求恩和其他几名队员当场阵亡,其余人虽勉强逃脱,但也伤亡惨重。经过短暂的失措,医疗队迅速反应过来,组织起来全力护送伤员撤离战场。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是白求恩一生最大的遗憾。在救治工作的最后时刻,他竟然遭受了如此不测,命运弄人实在是无情啊。然而,纵观他短暂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份永不妥协、敢于卖力的精神,才让白求恩成为了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成为了众人心中永垂不朽的英雄。

白求恩阵亡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受命将其遗物转交给前妻彭尼,并为其拨发一笔生活费。可想而知,彭尼一定悲痛欲绝。在怀旧的同时,她也必将对白求恩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心怀感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给彭尼的信中无不对白求恩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人,一个医学殉道者。""他从来没有任何犹豫,全心全意地投身到中国人民的事业中来。"信中还特意强调了白求恩拒绝蒋介石邀请而选择加入八路军的决心,以及他将全部家财捐赠给中国人民的事迹。

此后不久,在延安曾与白求恩亲密接触的医务工作者纷纷撰文追忆恩师。他们无不对恩师的高尚品德、医德医风给予高度赞扬。有人说"他爱中国人民胜过爱生命本身";"他学习的勤奋、工作的努力和生活的朴素都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他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一位为全人类谋幸福的战士。"

1940年,为纪念白求恩的功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朱德、彭德怀等军政领导人被追忆了白求恩和医疗队员们的壮烈事迹,向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敬意。与会者无不热泪盈眶,同声赞颂白求恩是"一位共产主义的战士、国际主义者和勇士"。

毫无疑问,白求恩是位真正的人民英雄。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最终捐躯于此。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阶级斗争中的正义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在新中国成立后,白求恩先后被中国政府追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际主义战士"。1973年,一座白求恩纪念馆在他曾工作过的晋绥根据地建成,永志其功绩。人们亦常以"白求恩精神"来勉励后人,永远铭记这位 "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伟大医生"。

国际主义英雄魂永驻华夏

白求恩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深深感染并鼓舞了中国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授予他崇高荣誉,以彰显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崇敬。

1950年9月,中国政府特意追认白求恩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英勇献身的功绩,也是对他坚定的国际主义信念的最高褒扬。随后几年,中国政府还多次发行以白求恩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以此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医生和国际主义战士"的丰功伟绩。

1963年,中国政府更是隆重追认白求恩为"国际主义战士",并长期将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人物加以宣传。1965年毛泽东在会见来华的美国黑人运动领袖时,特意以白求恩为例,赞扬了他对人类正义事业的贡献。1973年5月,白求恩纪念馆在他生前曾工作过的晋绥革命根据地建成并向公众开放。这座以其生平事迹命名的纪念馆旨在缅怀英雄,发扬英雄主义精神。

在白求恩身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同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一直延续至今。1998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特别邀请白求恩的长女伊迪白及其家人前来出席庆祝活动,向其英雄父亲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2012年1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亲自提及了白求恩的英雄事迹,希望双方能够以此为契机弘扬"同是天涯芳草"的友好精神。可见,白求恩对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也曾作出了独特贡献。

在新中国历史上,白求恩无疑被视为最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国际主义楷模。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无数英雄故事在全国各地广为宣讲。"白求恩精神"亦成为学校和部队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时常被教师们用来激励后生勇于追求理想、报效国家。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在回忆白求恩事迹时,深有感触地写道:"在缅甸等三大战场上,我们同中华儿女流血牺牲的有上万名国际主义战士。他们把生命和热血洒向中国,也洒向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白求恩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正是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坚持和对人类正义的无私奉献,让白求恩的名字彪炳史册,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今天,当我们重温白求恩的壮举时,不难发现他对增进中外友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懈前行,去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终极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白求恩   斯科特   中国政府   国际主义   加拿大   伤员   临终   中国   战士   妻子   事业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