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塔影园:叠山理水重现“水中塔影”胜景



近年来,虎丘景区采用叠山理水、建筑配置、花木栽植等造园手法,对塔影园进行保护修复,组建成丰富多彩、小中见大的空间布局。通过黄石叠山,掘土复池,重塑八景,以巧于因借的营造手法,将塔影融入池中,重现历史上著名的水景园。

塔影园历史背景

塔影园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明、清两朝,其一为明朝中叶文肇祉的海涌山庄,其二为清朝乾隆年间蒋重光的别业,分别称为“文氏塔影园”和“蒋氏塔影园”。文氏塔影园建于明朝中叶,位于虎丘便山桥(现名望山桥)南,是文徵明的孙子文肇祉的别墅,依山傍塔而建,文曾有诗云“凿池成塔影,结屋依山阿”。

蒋氏塔影园建于清乾隆年间,由著名藏书家蒋重光所建,位于虎丘东南隅。园内建有宝月廊、香草庐、浮苍阁、随鸥亭等建筑。抗战胜利后,后又改作造纸厂。1948年,安徽人士于此办私立淮上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先后作为虎丘初级中学,第二十八中学,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校舍,直至2015年实施保护规划,学校迁出。

蒋氏塔影园最初作为私家园林而建,后随历史的发展挪作他用。今天的塔影园主要结合蒋氏塔影园的遗存,在原址进行恢复性重建。

01

恢复前

02

建设中

03

恢复后


园林布局结构

根据史料记载明代时塔影园最负盛名,以水景见长,后至清代传承有序,虽几易其主,皆有所长,故在设计时根据历史资料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塔影园。因此总体布局结合了根据《虎丘塔影园记》《云阳草堂记》《松风寝记》《蒋氏塔影园记》等历史资料的记载,结合现状地形及已修缮的李公祠,来构筑塔影园的整个建筑框架,配以大量绿化景观及水景,恢复塔影盛景。

重建过程中借助实景三维建模的技术手段,对塔影园及周边虎丘景区范围在内的三维地形地貌及景观进行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建模处理,形成1:500高精地形模型,以数字化手段为景点布局与虎丘塔的空间关系提供依据。

塔影园水的定位和复原是重要课题,通过对塔影位置等对景角度研究,优化水池线形,将复原的大水面、小水面与原有小水池遗址进行有效连接,形成层叠湖面、曲水流觞、山野溪流等多种水系形态,塑造“近看楼台、远观塔影”丰富的水域空间变化,形成山地园林灵动布局。



景观水体变换


多措并举提水质


建设初期形成的水景水体微黄、微浊,大量藻类汇集,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虎丘景区以治水为导向,充分考虑水体修复成本、管理投入和整体效果,采取生物治理措施,经2023年-2024年整治,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状态。

01

水生态整治前

02

水生态整治后


提升源头水源品质

根据虎丘塔影园水体的具体情况,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创造出良好的多样化生境条件,达到恢复与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呈现“理水效果”。

本次治理完善了截污纳管系统,将全山卫生间污水集中处理,统一纳入市政管网。改造水底微地形,投放石笼局部种植水生植物,逐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置微纳米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复氧,消除黑臭。另外增强河道保洁频次,在重要区域和大落叶季及游客高峰期间,加大水面保洁力度,创造干净整洁水面。


本体水生态系统搭建

塔影园原水面为死水区,过去经常发生水华现象,现改为环山河活水补水循环,呈现更佳的叠水效果。虎丘景区通过一系列生物治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本体净化水质效果。

一是水生植被体系构建:综合考虑水池大小、叠水效果和观赏功能,根据水系分级过滤途径引进沉水植物、水培花卉,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作用有:

· 根系过滤:水生植物的网状根系对水体有过滤作用。香草庐旁小水池为引水第一道流经点,内植荷花、苦草等水生优先过滤引水水质,后流经大水池沿岸种植鸢尾,河中栽植睡莲、苦草和金鱼藻,植被分布合理、错落有致,最后经叠水汇入原有生态塘。通过各个景观池、景观水体层层过滤逐步提升水体透明度。

· 营养富集:环浮苍阁池底满铺苦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与蓝藻等自养型微生物产生种间竞争,植物生长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遏制蓝藻生长。

· 构筑生态:池中睡莲、荷花、鸢尾、再力花等挺水植物为鱼虾螺等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和蔽身之所,确保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稳定,建立起动态水生系统。


二是水生动物群落调控:生态塘投放底栖动物、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延长水下食物链,实现水体净化功能和观赏价值。

· 底栖动物群落调控:投放螺等生物,引导不同物种均衡发展,增加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 鱼类群落调控:选择投放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种锦鲤,达到以鱼治水、以鱼净水、以鱼养水的目的。


三是水体微生物群落调整:各景观池底泥较浅,水域面积约3000平米,以播撒微生物制剂,调整水体微生物群落,抑制蓝藻生长。

塔影园的水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和稳定。下一步,虎丘景区将重点关注环山河活水水质提升,积极与街道、集团和市政部门对接,推进景区外围污水收集,加强上流闸口水体流速和交换能力,增加水生植物的构建,逐步提升环山河透明度。



来源:苏州园林官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自净   蓝藻   水生植物   水体   胜景   群落   水景   景区   水池   水面   景观   水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