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陈果夫的葬礼,亲人扶棺哭泣,出殡冷清,唯一弟弟未参加

1951年8月,著名政治人物陈果夫在台北与世长辞。一张罕见的老照片真实记录下了他最后的遗容。照片中,陈果夫安详地躺在棺材中,身上覆盖着寿被,旁边还放着一顶礼帽。他的侄儿侄女们身着孝服,站在棺材旁,神情肃穆。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子趴在棺材旁痛哭流涕,她的悲伤之情让人动容,由于陈果夫一生无儿无女,他的葬礼是由侄儿一手操办的。

当时正是炎热的三伏天,棺材旁边还放着一台电风扇。入殓仪式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政界大佬参加,显得比较冷清,蒋中正只是亲自颁布了一张“褒扬令”而已,在举行完入殓仪式后,陈果夫的棺材被送到了台北的观音山墓地安葬。

陈果夫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弟陈立夫远在美国,他申请回来参加哥哥的葬礼,但遭到了无情拒绝。

陈果夫,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深深的痕迹,不仅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更因为他与那个时代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紧密联系。陈果夫的三叔陈其采,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他对陈果夫的成长和后来的事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是陈果夫的引路人。

陈果夫在民国时期历任要职,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组织能力,逐渐在政坛崭露头角。他与他的兄弟陈立夫一同,成为四大家族中陈家的核心,被誉为“陈家党”,在他们的鼎盛时期,兄弟二人权倾朝野,影响力巨大。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辉煌而停滞。1949年,随着“蒋家王朝”在大陆的失败,陈果夫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折。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离开。到达台北后,他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喉咙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因肺结核的加重而卧床不起。

仕途的不顺、身体的病痛,让陈果夫心力交瘁。1951年8月底,他带着复杂的情感离开了人世,终年61岁。而他的兄弟陈立夫,虽然经历了家族和时代的变迁,却活到了百岁高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葬礼   大佬   中正   北后   侄儿   台北   棺材   冷清   弟弟   亲人   身体   兄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