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双减之后,学生很快会两极分化。不自觉的孩子,全家跟着一起鸡飞狗跳,而自觉的孩子,即便没了补习班,依旧可以走在大部分人的前面。

孩子的这份“内驱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匈牙利钢琴之王”李斯特6岁开始学音乐,9岁时,他举行了自己的第一次演奏会,大获肯定,父亲认为李斯特很有音乐天赋,决定送他去维也纳进一步深造。跟着名师车尔尼系统学习演奏,音乐理论则师从已经70+岁的意大利作曲家萨列里。

起初,车尔尼发现李斯特的弹奏很不正规,既混乱又马虎,为了纠正这些问题,车尔尼对李斯特开始了长时间的培训。

“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两年后,李斯特开始举办演奏会,其中的一次演奏会,车尔尼邀请来了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贝多芬,这也是李斯特一直以来的偶像。

李斯特兴奋不已,这一场演奏非常成功。就在他犹豫是否要走向贝多芬时,却发现贝多芬正在走向他,随后给了他一个拥抱,并亲吻了他的额头,李斯特也因此名扬欧洲。

“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那一刻,李斯特感受到了贝多芬给予自己的巨大音乐冲击力。

贝多芬的举动无疑是对李斯特音乐才华的一种肯定,瞬间让李斯特的内驱力达到了巅峰。

或许在漫长而枯燥的练琴时光里,他只要想起来自业内大神贝多芬的那份“肯定”,无论练琴多辛苦,都能重新振奋精神,投身音乐。

“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有时候,一个恰如其分的肯定,就能激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永动机。

有内驱力的孩子所表现出的勤奋、自律,恰恰正是双减后那些没有补习班可上的孩子们,最最需要的一种品质。

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内驱力呢?


动机ARCS模型

关于内驱力,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是这么解释的:内驱力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饿了会想去吃东西,渴了会想喝水,困了会想睡觉,这种由内往外的驱动力,是发自内心想要做成一件事。

只有这样,才会愿意调动一切时间、精力和力量去努力达成。

学习也是如此,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他们只是缺少内驱力。

不知道怎么做的家长,可以选择蜜蜂词汇营,它根据心理学家凯勒提出的动机ARCS模型,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激发内驱力!

A是Attention(注意),即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

R是Related(相关),即意识到学习是有益的

C是Confidence(信心),即相信自己是能做到的

S是Satisfaction(满足),即有成就感

“双减”两极分化,只有这种孩子最终会脱颖而出

来看看蜜蜂词汇营里隐藏的动机ARCS模型吧!

A——每个小练习都设置得生动而童趣,整个学习过程对孩子来说都是快乐有趣的

R——每期/营学习完毕后都会有相应的期/营测,直观地展示学习成果,学习的益处显而易见;班主任的专业伴学,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的益处,养成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C——学满5分钟即完成一轮学习任务,很容易做到,轻松又扎实

S——AI智能系统,根据学习情况智能推送学练方式,孩子能够高效掌握单词的“音形义拼”,成就感满满

综合起来,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发地开始努力。


就像美国作家弗格森所说: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守护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者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双减之后的两极分化就是如此,内驱力强的孩子最终会成为双减的最大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两极分化   李斯特   贝多芬   维也纳   匈牙利   孩子   演奏会   补习班   益处   脱颖而出   蜜蜂   成就感   动机   词汇   模型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